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书故事
想起代人写家书的日子
  • 2011年03月17日 作者:
  • 【PDF版】

    □郭汉杰  1968年,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洪流中,我从省城一所中学毕业,分配到鲁北地区一个公社的农具厂工作。

    那个农具厂由一座废弃的破庙稍作修缮而成,没有电,没有机械设备,只有二十几名铁匠靠手工制作些简易的农具,实际就是个铁匠作坊———我自然地成了一个打铁匠。

    远离家乡的日子里,书信是与亲人交流的唯一方式。每次收到家中的来信,激动万分的我总会即刻跑到无人处,尽享远方亲人的信息和温暖。

    我厂铁匠师傅们的家大都在章丘,众所周知,早年从事艰辛铁匠行业的人大都是因为家庭贫困,所以,这些铁匠师傅们也大都不识字。我到那儿工作以前,他们的信件读写均由会计代劳,但上班时大家都忙,下班后家在本地的会计就回家了,他们只能利用午休短暂的时间烦请会计读写。自我到了那儿之后,帮他们读家书和写家信便成了我分内的义务。

    替他们服务了一段时间后,我才感悟到看似简单的家书读写,却有很多的学问和技巧。一次一位师傅的家中来信,我像往常一样“照本宣科”。这封信字写得歪七扭八很难辨认不说,信中还“直言不讳”地说他父亲得了急病发烧快死了———那位师傅当场就嚎啕大哭起来……那位师傅探家归来后告诉我,他父亲虽然年迈但还壮实,这次仅是重感冒,识字不多的妻子因手中拮据又与婆婆闹了别扭,为了催他快些回去,赌气写了这么一封信……

    用我们习惯了的家书语言替师傅们写家书他们是不允许的。如给老人写信,用“敬爱的”、“亲爱的”等词语他们很反感,大都让写“父亲大人”、“母亲大人”,信中问候的话越多他们越喜欢,信尾注名后要加上“叩首”二字。信封上收信人也不能写长辈的名字,要写自己的姓名后面再注上“家收”。给妻子的信则“开门见山”,称谓用“狗剩他娘”、“当家的”等,内文三言两语交代一下要说的话完事。

    我厂的会计给我讲,这种旧时的家书语言并不是他的风格,他起始替他们写家书时他们就要求他这样写,可能是他们早年托他人写信时养成的习惯。但会计告诉我了一个技巧,替他人读家书时最好先快速浏览一遍,如有不好的消息时要委婉相告,有喜事时则可大声宣读……

    在那个农具厂工作的日子里,我分享了师傅们来往家书中许许多多的喜悦和忧伤,直到八年后我离开了那个地方……三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那个破庙里的农具厂,想起那些敦厚淳朴的铁匠,替他们读写家书时的情景又会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县城里县门口轶事
想起代人写家书的日子
崂山“一字诗”谜解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