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17地市-论坛-播客 -微博-拍客-泉城资讯-全媒体-晚报电子版-晚报数字报-生活日报-鲁南商报-邮箱-wap网站-专题-图片
 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剧院缘何能坚持低价票
政府补贴市民受益,港城文化味儿渐浓
  • 2011年03月17日 作者:
  • 【PDF版】

    大剧院成为市民欣赏高雅艺术的好去处。(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李婵娟 实习生 辛芳慧宋佳

    自从2009年开始,烟台市民休闲、享受有了一个好去处。这里有古典文化,有经典音乐会,有颇负盛名的话剧,还有让人垂涎的歌舞剧,基本上所有动态的文化形式、国际国内最顶级的文艺演出都可以在这里享受到。

    烟台大剧院就是这么一个众人喜欢的地方,它的受众越来越广泛,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五六岁的儿童,大家都喜欢去大剧院休闲。

    这得益于政府的财政补贴,正是在政府出资请烟台市民享受文化大餐。

    1

    每月到大剧院看演出成为不少市民的习惯

    邹坤是阳光100城市广场办公室人员,平时负责协调城市广场内部员工的关系,使大家能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工作,这使得她的工作压力特别大。

    3月13日下午2时许,邹坤像往常一样在网络上查询了自己喜欢的大剧院演出场次,并到大剧院售票处购买了一张4月13日韩国无言音乐喜剧《乱打》和一张5月10日的英国四大经典喜剧之一《无事生非》的门票,两张门票均为50元,欣赏两场国际顶尖喜剧一共才花了100元。

    “我是偶然之间走进大剧院,而后爱上艺术表演的。”邹坤笑着告诉记者,她现在也算半个大剧院演出迷,而最初接触到大剧院演出仅是无心插柳。2009年大剧院开始运营宣传的时候,她和朋友觉得《巴西风情》挺不错,就怀着一种试试的心态前去享受精神大餐。正是那场演出让她至今记忆犹新,“一种原生态的演出,感受到了灵魂的纯净,这是在电视上或电影院里完全看不到的。”

    来大剧院看演出,邹坤至今已坚持了两年多,到现在,她基本上每月至少看一场,总共看的演出已经超过了30场,门票差不多都是50元或者100元。邹坤认为,正是大剧院比较便宜的票价,才让以往感觉高雅、昂贵的音乐剧走进了她的生活,才让她有机会爱上艺术。

    2

    低价票受热捧不少老年人成“粉丝”

    3月14日,记者从大剧院售票处了解到,目前4月份和5月份的演出50元的票价已经所剩无几。大剧院业务策划部负责人郑璐告诉记者,低价票在开票后一般不到半个月就能卖完,快的时候两三天就被订完。每一场演出中,50元、100元的低价票要占全部坐席的30%还多。

    负责大剧院业务接待的工作人员王丽萍说,大剧院门票至少会提前一个月售票,像12月9日的《欧洲风情音乐会》已经开票了,第一张低价票也已经售出。

    “现在大剧院可有名了。”售票人员张彩云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来文化广场健身的老年人也时不时地来大剧院,看看有没有相中的演出和自己能接受的票价,一些六七十岁的老戏迷也经常过来看看。张彩云说,这部分退休的老年人,工资不是很高,但同样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低票价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便利,“很多老年人在大剧院也成了‘赶潮’一族。”

    两年多来,大剧院用它的高品质演出赢得了很多的“粉丝”,现在大剧院演出的“粉丝”们自发成立了一个QQ群,里面的群成员已有近200人。大剧院的工作人员也参与其中,及时发布演出信息,大家还在群中交流抢购低价票的小技巧以及观看演出的感受。

    在一些企业里,大剧院的门票直接被当做“三八”妇女节的礼物送给了员工。

    3

    政府年补1500万大剧院主推“经济适用票”

    根据烟台大剧院提供的资料,自2009年9月份运营至今,大剧院的各种演出已有160场次,按每场70%的上座率计算,到大剧院看过演出的港城市民已经达到14万人次。这么高的上座率离不开大剧院运行的高质量和低票价,而大剧院之所以能坚持低价售票,得益于政府每年1500万元的财政补贴。

    “如果没有财政补贴,大剧院门票价格根本不可能这么低。”烟台大剧院总经理贺文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10年大剧院共举办50多场高水平院线演出,这些演出包括杨丽萍团队的《云南映象》、俄罗斯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美国爱乐乐团的音乐会等。这些高水平的演出在烟台大剧院的票价在50元到880元不等,600元以上的门票数量非常少,平均票价在280元左右。而同等水平的演出放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票价通常在1000元以上。

    这些演出在烟台大剧院上座率一般能达到80%,根据平均票价和上座率计算,所得到的售票收入是极其有限的。而邀请一个国际或国内顶级水平的专业团队来演出,出场费、交通费、招待费等多达数十万元,如果单靠大剧院销售收入,并不能支撑这么多场高水平演出。

    贺文说,现在大剧院全年平均票价在150元左右,依照相关数据看,这些高水准演出平均票价最少要300元才有可能收回成本。另外,大剧院每年还引进十余场普及类演出,如“市民音乐会”、“打开艺术之门”等演出最低票价仅为20元,最高也就100元,即使剧院1200张票全部卖出去,收入也仅为4万余元,任何商业经营的演出都不可能实现盈利。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徐明形象地评价大剧院票价为“经济适用票”,如同经济适用房一样,由政府补贴,让老百姓受益。

    市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宋永胜告诉记者,自2009年9月大剧院启用以来,在保证演出剧目数量与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剧院利用率和演出场次,降低运营成本,让利广大观众。平均两三天就有一场演出,平均票价降幅近50%,使广大市民能够以优惠的票价看到国内外高档次演出,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4

    经济再怎么发展也要有文化“最低保障线”

    3月14日,骤然变冷的天气挡不住市民观看黄安、张镐哲演唱会的脚步。平时做生意的杨乐今年40多岁,他拿着大剧院的宣传册高兴地告诉记者,黄安勾起了他对自己青春年代的回忆。他指着宣传册说,“这个红色娘子军的芭蕾舞剧和黄河大合唱我一定要来看。”

    说起大剧院的观众,市文化局文艺科科长李大鹏非常兴奋,他跟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大剧院碰到美国爱乐乐团的指挥萨卡克尼,对方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说“烟台的观众懂音乐,会欣赏高雅艺术,他们是我此次中国之行所见到最棒的观众!”

    鲁东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胶东文化研究院院长俞祖华告诉记者,一个城市的发展除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之外,还要有必要的文化积淀,如果没有文化积淀,一个城市不可能成为文明城市。与此同时,城市整体文化的提升离不开市民个体素质的提升。

    “政府投入、补贴票价是提升市民整体素质的必经阶段。”俞祖华说,用低票价吸引市民,市民接触得多了,兴趣自然会培养起来,那时候艺术对市民来说就是一种迫切的需求。因此,补贴票价是文化投入的一种重要方式。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徐明说,文化中心的大剧院、京剧院、博物馆、群众艺术馆、青少年宫和书城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成为烟台市地标性建筑。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美育的园地、高雅艺术的殿堂、文化产业的平台和文明城市的窗口。

    俞祖华告诉记者,在很多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传媒产业占的比重都很大。“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文化产业绝对是天然无污染的。”俞祖华笑着说,现在的文化绝不仅限于以往经常提到的遗产、文物,我们要的是一种活的文化。俞祖华解释说,当欣赏文化成为市民的一种习惯,文化、精神需求成为高素质市民的一种本能后,门票收入自然会可观起来。再往后说,市民整体素质提升,出版业、影像业等都会随之发展。

    无论经济发展到任何程度,都会有文化方面的“最低保障线”,即使生活在最底层的市民也有必要的精神需求。俞祖华把这看做是政府的一种社会职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剧院缘何能坚持低价票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