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管慧晓
因为占座位的人太多,导致不少想自习的学生无座可用。4月6日起,烟台大学发布“禁止占座令”,要求学生离开教室的时候要带走自己的学习物品,每天教室关门前,学校将安排专人对所有教室内的学习物品进行清理(本报4月7日A09版曾予报道)。
一面是有些学生占了座位却很少去自习,有些学生想要自习却没有座位,屡屡无座的学生不得不写信给校长要求解决;另一面是学生两万多人,座位却有三万多个,充足的资源却得不到有效利用。对于学生高涨的反对占座呼声,学校发布禁令,禁止占座。占座问题看起来通过学校介入的方式有了说法,但是一纸禁令真的就能解决这个长期存在于各大高校的问题吗?禁令发出后,会让更多想自习的学生早起去找座位,教学楼半夜开门、学生连夜排队占座的景象恐怕不难重现。
学校有三万多个座位,学生只有两万多人,为什么还会出现一座难求的问题呢?从报道来看,安排课程较少的教学楼成了学生们的“必争之地”,其他的教学楼占座矛盾并不突出。这恐怕是学校服务措施的不足所致。如果学校把每座教学楼每间教室的课程安排情况告知学生,那么学生恐怕也不会争相到课程量较少的教学楼去抢座位,而是根据各教室的使用情况自主安排学习地点,占座也就不会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如果被占座位空置半个小时,后来者就可以自主使用这些座位,让占座不再是一次占用全天使用,而是将其及时有效地利用起来,占座也就不会成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