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书的好处
  • 2011年05月02日 作者:
  • 【PDF版】

    好的书籍就像飞机场的跑道,能帮助我们的思想起飞———上面这句话,是我自己的体会。我是50后,我们这一代人,是很特别的一代,长身体的时候赶上了挨饿;刚刚考入中学又赶上闹红卫兵,学校停课;等自己有了阅读的需要,家里的书早就进了废品收购站,图书馆都封闭起来,不给借阅……我记得许多同龄人就手抄,我自己就用信笺纸订了一个大厚本子,用来抄录遇到的好文章好段落好句子好词,古代诗词、古代散文、杨朔刘白羽的革命散文、毛泽东诗词……不管什么,只要觉得让自己眼睛发亮的,都是收录的对象,几年下来,抄录了好几大本。这几大本抄录的文字,成了那个年代我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1969年下乡,随身带到乡下;当兵,又带到部队里。

    “文革”后期,我正在昆明当兵,云南省图书馆对外开放,我一有机会就跑去读书。我把自己站岗都排在夜里,白天就骑着自行车跑到翠湖边上的云南省图书馆去看一天的书。图书馆刚刚重新开馆,我生平第一次坐在那样大、那样静、堆了那么多书的空空荡荡的大屋子里读了那么多的书。那间阅览室大极了,人走进去就消失在里面了。坐在那间空荡荡的大屋子里读书时,我不知怎的常常想到马克思当年在伦敦大英图书馆里读书的情景,还老想着马克思老头脚下的那两个很深的坑。

    说起来也真够可怜的,我满24岁了才头一回读到《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之类的书,我带了一个很大的笔记本去抄写,那段时间对我是极其重要的。正是那时我认识了普希金、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茅盾、老舍、巴金等大师们,我知道了世界原来是那么大,可以做的事也很多,在我身边还存在着另一种生活。我开始知道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了。

    1977年,《陈毅诗选》出版,好像那是“文革”结束后最早一批出版的文学读物,我在新华书店排队才买到一本。从那之后,买书就成了我的爱好,直到回到地方,每个月工资发下来,首先要到新华书店转一圈。那时工资很低,一个月30多元,后来涨到40多元,不过书也便宜,几毛钱最多块把钱一本。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出版业的黄金时期,国外名著、中国古籍、中国现代文学,几乎都重印了一遍,还有许多介绍国外新思潮的书,我是见什么就买什么,读书也是生吞活剥,许多书比如《存在与虚无》、《原始思维》、《野性思维》、《精神现象学》等等,直到现在也没从头到尾看完。不过也的确读了许多好书,比如《人论》、《理想的冲突》,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等等,给了我很大影响,尤其是《百年孤独》、《喧哗与骚动》这些文学名著,读后觉得“噢,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啊”。

    回想自己的人生之路,每一步几乎都是许多好书陪伴着走过来的,读书让我成为了今天的自己,我不可想象如果没有这些书陪着我,我会怎样。我不吸烟,酒量也没有,算起来,买书应该是我个人生活中最大的一笔开支,在我的生命中,阅读的时间占了很大部分。直到现在,只有坐在半壁图书旁,我的心才觉得踏实。

    去年暑假,朋友让我帮助他们的几个孩子培养读书的兴趣,我对孩子们说,我觉得,好的图书,打开一本就像是打开一扇门,都会给你展示一个新的天地、新的世界。开始读书没兴趣,那是因为你们读得太少,读书的兴趣是随着阅读的经验慢慢培养起来的,读书的动力也是在读书中获得的,读书不仅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和胸襟,更难得的是,读书会让你遇到和产生问题,培养你思考的习惯、质疑的习惯,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让你一辈子受益。

    好的书籍就像飞机场的跑道,能帮助我们的思想起飞。

    刘亚伟,笔名亚子,北师大研究生学历,原籍曲阜,下过乡,当过兵,资深报人,现为自由作家,出版长篇小说、科普读物等十余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道自己魅力的男人
读书的好处
“面子”下面有“里子”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