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段终生受用的财富
  • 2011年05月23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刘遥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中国解决城镇就业和农业生产落后等问题的一次艰难尝试。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到六七十年代,轰轰烈烈的千百万人的大迁徙,回乡、插队、支边,改变了一代青年的人生轨迹。在这场重大事件中,435822名山东知青曾参与其中。

    在“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曾一度被注入“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等政治内容,背离了试图解决就业问题的初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禁区开始突破,上山下乡逐步结束。

    2007年,作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山东知青史”课题研究项目立项。作为研究成果之一,2009年10月,在前三年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山东省档案局编写的《怀望遥远的青春———山东知青档案实述》一书面世,将整部“山东知青史”以老知青口述和文献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

    “收集汇总反映那段历史,既是那一代人的愿望,也是对历史的负责。”山东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王敏在该书的序中说。

    作为老知青,也作为“山东知青史”课题组的带头人,时任山东省档案局副局长的杨重光告诉记者,“没有人能够对知青上山下乡进行权威的评价,但我们能比较客观地说明和描述。”

    “山东知青史已被归档,被缅怀,不过究竟如何评价持续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上山下乡运动,人们一直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反思。在若干年后,历史会做出科学的结论。”杨重光说。

    但不管如何评价,就像杨重光所说,这种人生磨练经过时间沉淀后,对于千百万知识青年的个体来说,就变成了终生受用的财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段终生受用的财富
格尔木的山东痕迹
人生,在格尔木拐了个弯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