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叶祝颐
大学生毕业季来临,多家网络论坛近期频现高校毕业生“被就业”问题的曝光帖。发帖网民多称,自己所在的高校为“刷高”就业率,无论是否实际就业都要求学生尽快寻找公司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并要求“先签就业协议,再拿毕业证书”,否则就不予毕业。(6月8日新华网)
大学挟毕业证以令就业率的消息在毕业季里又不期而至,就业率造假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就业率造假不仅损害了毕业生的利益,破坏了学校形象,而且干扰正常的招生就业秩序、误导国家招生就业政策的改革、调整。
但是,让高校不在就业率上动脑筋,还真有些勉为其难。教育部一方面对就业率造假“一票否决”,另一方面又加大高校教学评估中的就业率权重,就业率低的专业面临少招、甚至停招的危险。在生存重压下,学校在就业率造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业率成为数字游戏并不奇怪。
大学培养人才不同于工厂加工产品,相关部门不能完全以就业率来评估大学办学水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反映出就业市场结构失衡的矛盾。大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并非都是专业设置不合理,还与产业结构配置不合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有关。就业供求关系本是一个动态概念,产业结构有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今年就业不理想的专业,不意味着明年、后年“滞销”。暂时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也不意味着来年风景依旧独好。
因此,人社部要完善就业率统计机制,教育部要完善高校办学评估机制。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刹住就业造假歪风,为毕业生营造真实、公正的就业环境,让虚浮的就业率慢慢接上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