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苑菲菲
施工现场与居民楼仅有2.8米的距离,导致工地爆破时112户居民的房屋受影响,损坏严重的部分房屋危险性达到了C级(本报6月8日B08版曾报道)。作为需要爆破,会产生扬尘、噪音的工地来讲,其与居民区应该有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离居民区如此之近却照常爆破施工,暴露出的不仅是规划上的缺位,还有有关部门利益至上的原则。
随着青岛旧村改造工程的逐步推进,不少老小区都开始拆迁,不少施工工地便也出现在居民区里。为了降低建筑工地对附近居民区的影响,青岛市专门开展了建筑工地环境整治行动,对工地扬尘、噪音等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超出规定将责令停工。虽然如此,但因为这些建筑工地往往都离居民区太近,完全消除影响却不可能。
笔者了解到,目前青岛只对楼座和楼座之间的距离有标准规定,对工地却没有设置门槛。可是作为主管部门,应该了解也有责任了解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步骤,以及这些步骤可能对周边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产生的威胁。不能因为“国家没有硬性规定”,因为招商引资的需要,就可以对此忽略不计。
引进投资项目对当地经济的确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可以给有关官员的政绩增砖添瓦,可是在此之前,若不对项目选址科学规划,若该项目侵犯了公众的权益,即使它能拉动再多的GDP也会引起公众的不满。笔者不由想到去年7月份发生的南京工厂爆炸事件,因工厂建在居民区里,其可燃气体管道泄漏爆炸后,造成12人遇难、周边居民300多人受伤的惨剧。对于需要爆破深挖地基的施工工地来讲,难道这不足以形成警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