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海芹
记得刚刚过去的“扔白菜”风波,不少菜农因白菜无销路而将辛苦种植的白菜当垃圾一筐一筐倾倒,让人觉得甚是可惜与无奈,其实不光是白菜,今年部分菜农种植的卷心菜、土豆等均是同样难觅销路。再看,去年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蒜你狠”,今年却是大有狠不起来之势,蒜价比去年便宜1元,蒜商仍不敢轻易囤货(本报6月8日A12版曾报道)。笔者认为,在为蒜价下降市民或将从此吃上便宜蒜而高兴的同时,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应谨防今年蒜农遇上卖蒜难。
市场这个风向标在让人得利的同时也让太多人吃了苦头,在产量走高、价格走低、市场无法充分消化各类蔬菜时,菜农就成了最难“翻身”的终端受害者。菜农只管种菜、将自己的菜卖给收购商换取一年的劳动收益,一旦收购商不再光顾,那么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种的菜烂在地里。纵观世界最大的大蒜产地金乡,今年蒜市的低迷开局,或许相关单位及蒜农应早做绸缪才是上算。去年大蒜减产,价格一路上涨引来不少炒蒜客,让蒜农尝到了甜头于是纷纷扩种大蒜,种植面积由65万亩扩大到75万亩,面对产量极有可能翻番的情况,蒜价走向着实让人捏一把汗。
捏汗的同时,不禁想到“防患于未然”才是上策,及早建立大蒜储备制度应被相关部门重视并提上日程,这样便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蒜价高时市民不敢吃蒜、蒜价低时蒜贱伤农,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