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本报记者李芳芳
在泰城升平社区13号楼上,住着两位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老人。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与党密切联系的男主角成了新中国后泰安某村的第一任村长;朴实的女主角,虽然没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但却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特有的坚强。
新中国岱西村第一任村长
12日上午,在升平社区13号楼西侧的阴凉地里,记者见到了胡子已经花白的王宝琪。要不是他执意拿出户口本来证明,记者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的他已经是90岁高龄的老人。
王宝琪老人精神矍铄、身体健壮,握过记者手的那双已经很粗糙的手依然十分苍劲有力,尤其是他轻盈的脚步,更让人疑惑这个老人的年龄应该是70多岁才对。
“多亏有党和政府,才有今天的好日子,要不哪来这么好的身体。”王宝琪老人首先夸起了新时代的美好生活。1921年6月4日出生的王宝琪,在那个年代里应该算是个知名度相当高的人。据邻居介绍,国共内战时期,他曾担任过地下党的角色,给共产党员送信这样高风险的事情他从来没有退缩过。
“1948年阴历八月十五前后,济南战役打响,我负责往济南运送粮食。本来打算两个月结束战争,没想到共产党只用了三天时间便把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王宝琪老人兴奋地回想说。也许是因为自己一直和共产党有密切的联系,新中国即将诞生之际,政府直接委任王宝琪担任了岱西村村长。于是,王宝琪成了新中国岱西村的第一任村长。
王宝琪老人介绍,那时的泰安还很小,总共分为岱西村、岱东村、和平村和兴盛村四个村庄,而且当时岱庙的归属权在岱西村。“岱庙里唐槐中间那棵树还是他老人家种的呢,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景观———唐槐抱子,当时他当村长的时候好事大事没少做过。”居住在同一个楼上的一位姓马的邻居说道。
裹了一辈子小脚
生于1921年11月21日的吴富蓝老人,是13号楼上另外一个与党同龄的老人。从她裹了一辈子的小脚上,记者看到了她身上中国传统女性的气质。
“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记不太清楚了,俺就是个平凡的妇女,没有类似英雄的事迹。”吴富蓝微笑着告诉记者。16岁便结婚生子的她,属于当时和平村农民,是最普通不过的家庭妇女了。在那荒乱的年代里,吴富蓝最艰巨的任务就是照顾好年幼的孩子们。
吴富蓝老人回忆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的飞机经常盘旋在泰安的上空,每当警报拉响的时候,背着老大、抱着老二飞奔到安全的地方成了她的首要工作。
“记得有次日本人的袭击很突然,刚刚20岁的我正带着两个孩子走在街上,眼看敌人的飞机一直在头顶转悠却找不到可以藏身的地方。近乎绝望的我,最后把孩子往怀里一藏,直接坐在了路边,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吴富蓝老人回想当时的情景依然很紧张,幸亏敌人的飞机并没有扫射到她们,看到孩子安然无恙,作为年轻母亲的吴富蓝眼泪止不住地流着。
吴富蓝的三儿子张树森看着年迈的母亲说,“我们就是普通的老百姓,母亲的一辈子也很平凡,但是如果没有她的坚强,还真不一定能有我们现在的生活。”如今,吴富蓝成了家里的老宝贝,三个儿子轮流照顾着,而且三个女儿也经常不定期地过来看望母亲。在他们眼里,传统的老母亲是家里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