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传胜
新闻回顾
5·12汶川地震后,本报记者两赴汶川,到聊城对口支援片口乡北川。2009年,推出“山水相连 情系羌乡”大型策划。震后第二个春节期间,本报记者再赴北川。见证北川重生。
5·12汶川地震后,聊城援建队伍第一时间赶赴北川,对口支援片口乡。2009年9月,对口支援的九个项目竣工,本报推出“山水相连 情系羌乡”大型策划,派记者前往北川片口采访,连续推出《大桥圆了片口人的梦》《片口新学校山东聊城造》《片口人在聊城广场跳锅庄舞》《片口百姓:感谢你们山东人!》四篇报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汶川地震后,援建者奔赴前方,后方的聊城人民也纷纷捐款捐物。据统计,仅通过聊城市红十字会捐款就高达830多万元。
震后第二个春节期间,本报记者再赴北川。2月14日,农历大年初一,初春的川西大地,乍暖还寒,山野间的油菜花悄然绽放。汩汩流淌的安昌河畔,吊塔林立,新北川的安居房竞相拔起。这一天,北川新县城周边大批居民来到这里,逛新县城,看新房子。震痛渐渐远去,在新北川的板房、在居民自建的新居、在新县城工地,到处能见到人们灿烂的笑容。
本报记者见证了新县城建设的速度,与聊城援建者一起吃年夜饭,听他们讲述援建的故事。正是由于像他们一样的援建者抛家舍业,扎根北川三年,才有了一个新北川的重生。
我们不会忘记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本报推出大型系列策划《追寻英模足迹》,深入到11名候选英雄模范人物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城市、农村采访,连续推出《“他是忠孝节义俱全的好人”》《一直想在家乡临清建所大学》《“海迪姐姐”一直叫了几十年》《殉国真猛士情义好汉子》《怀着感恩之心去帮助他人》《莘县张鲁镇的“红色名片”》《忠骨埋他乡忠魂归故里》《白云,百姓信赖的检察官》《陈春龙:用生命解救人质》《曾广福:对待孤儿胜过亲生子》《邓宝金: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等11篇报道。
这组稿件的采写编发,极大地讴歌了聊城籍和在聊城战斗生活过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伟大精神,再一次让聊城乃至山东人民重温了这些英模人物的不平凡事迹,与读者一起分享那些闪光的名字带给我们的感动和鼓舞。
本报记者 王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