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萌
台东步行街连续六次的义卖,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呼吁爱心企业前来捐款,还吸引了外国交换生主动要求帮助义卖。厚厚的一沓报纸,很快一售而空(本报6月20日C08版曾报道)。交换生卖报,市民买报。如果两者之间没有发生对话,这个过程也许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可就是这短短的过程,却完成了一次次爱的升华。
外国学生的中文水平有限,他们甚至无法完全理解中文发音的“白血病”究竟具体与哪个英文单词对号入座,只知道自己在为异国他乡的孩子奉献自己的爱心。他们认真学习卖报的开场白,做到尽可能详细地向市民解释自己所献爱心的意义,正如他们所言,虽然呆在中国的时间有限,但留下的爱心却能到永久,这也算是对慈善的一种真诚。
从报纸卖完所用的短暂时间上,从募捐箱里远远超过1元义卖价格的10元、20元,甚至是100元的数额上,从徐以莹小朋友端正的队礼上,从李女士不由自主竖起的大拇指上可以看出,市民对外国学生在青岛奉献的爱心,也作出了一种反思:慈善没有国界。当然,慈善也没有功利。
这正如歌中所唱:“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