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父母支援边疆建设,我在辗转格尔木、郑州等地数年后回到烟台。转入新学校后,我的口音夹杂着漂泊各地熏染的方言,这让我很长一段时间不愿与人交流。
小学四年级,流行集体诗朗诵,校领导组织全校汇演。我们班选的是《黄河大合唱》。凭我南腔北调的口音自然无法加入朗诵队伍。老师多次对我调教无果后,放弃了我。放学后,同学都找到自己的队列训练,我只能灰溜溜地背着书包回家。
一天晚上,就在我黯然伤神的时候,家里的喇叭筒突然播出了一首诗朗诵: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不就是我们要参加汇演的《黄河大合唱》吗?于是跟着朗读了一个星期。每当节目播放结束后,我就站在院子里复诵,刻意模仿播音员朗诵时的抑扬顿挫、起承转合。
半个多月的时间,我放学一回到家,便开始模仿练习《黄河大合唱》。到了夜深大人们都入睡后,我就站在小院的葡萄架下,声情并茂地打着手势,如痴如醉。
一天下午,老师临时抽查同学们背诵的熟练程度,随手指向了我。开始周围的同学捂着嘴偷偷直乐。我深吸一口气,模仿播音员的声调背起来: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背诵结束后,教室里静悄悄的,老师拍着我的肩膀说:很好,这才是有感情的朗诵。就这样,在汇演前一个星期,我加入了朗诵的行列。 (市环卫处 李春庆)
(请作者来领取“红色演出季”演出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