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山路社区的龙增田从事了二十多年中国外交工作
听外交达人讲那些外交故事
  • 2011年06月29日 作者:
  • 【PDF版】

    龙增田在讲述外交故事。本报记者 孙淑玉 摄

    本报记者 王敏 通讯员 范秀凤

    他出生于1936年,读了11年书,在当时教育还很落后的中国属于“知识分子”。1956年入伍参军。1960年,随着新中国外交形势的好转,他被抽调进外交部一直工作到1983年。在从事外交工作的23年中,他见证了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他叫龙增田,是东山街道福山路社区的居民。

    旧照片记录新中国的外交历史

    27日,记者见到了龙增田。龙老先生今年76岁,但看起来身体很健朗,说话声音也很洪亮。

    龙老先生给记者拿出了一堆“老”照片。说它们“老”,不光是说有的照片样子已经有些陈旧,更因为照片的内容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不久的时候。其中一张合照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照片上有38个人,中间端坐的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龙老先生说,这张照片是1962年邓小平率团队到法国访问时,与中方驻法国代办处部分工作人员的合影。

    照片中还有不少知名人士,“他(邓小平)左面的这个叫乔冠华,右前方的是乔冠华的夫人章含之……最上面一排,从右数第三个就是我。那时候小伙子还挺有精神!”

    这些“老”照片还有1965年“亚非会议”时中国代表团的合影留念、在苏联等地的一些纪念照。龙老先生一边翻照片,一边讲解当时我国的外交情况。龙老先生说起旧事如在昨日,记忆犹新。

    老人从事外交工作二十多年

    随后,龙老先生向记者讲起他的生平经历。

    据龙老先生介绍,他是威海人,1956年参军,1959年擢升为团部的军事参谋。1960年,我国准备进入联合国的工作,因为老人曾上过11年的学,在部队中属于“知识分子”,便被抽调进外交部。因当时敌对势力的阻扰,新中国入联失败,龙老先生被安排到党校学习了半年,后进入保卫部工作。

    1964年5月份的时候,国家本打算派他去非洲从事外交工作,但考虑到安全问题,计划被取消。两三个月后,中国与非洲的一些国家断绝了外交关系,“当时幸亏没有去。”1964年10月,他被安排去了中国驻英国代办处,一直工作到了1969年。1970年到1976年在法国从事外交工作,1978年初到1983年11月在莫斯科外交使馆工作。

    回国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烟台并一直居住了下来。

    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外交故事

    1964年,龙增田负责及时为国家领导人送达文件。“当时为了保证文件能够安全、及时地送达领导人的手中,都是有两部奔驰车接送,万一一部抛锚了,可以马上换另外一部。”

    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中苏关系恶化,中方派代表团前往边境与苏方进行谈判,龙增田也在其中。“当时每个人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三到六块钱,因为团队里有不少‘烟鬼’,当时晚上熬夜到很晚需要吸烟提神,而生活费又少,不少人就勒紧裤腰带买包烟。这事被周总理知道了,他特地通知我们说,‘每天给你们加两块五毛钱的伙食费,再给一包大前门。’当时我们激动坏了,更加卖力地工作。”

    龙老先生还向记者提起当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前的情景。“当年领导层对周边态势不太明确,还是我们外交部门弄清楚了,苏联只是吆喝吆喝,并不打算出兵,领导层得到了准确的消息,才下决心打印度。这是我们外交部门的功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旬老太告别39年“黑户”
快来挪开吧!
白石新城物业大事记
听外交达人讲那些外交故事
业主委员会出“公告”帮物业清欠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