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放区乡亲给共产党过生日
  • 2011年06月30日 作者:
  • 【PDF版】

    当年的解放区,7月1日这一天,庆祝共产党的生日,像过年似的,到处锣鼓喧天,欢歌笑语。

    □苗得雨  在解放区,庆祝党的生日有区里县里的军民联欢大会,有村里的村民大会,各群众团体排队入场,集体落座。会前先互相拉拉唱歌,“识字班,来一个!”“儿童团,来一个!”农救会挑战妇救会,那些老妈妈、小媳妇们叽叽咯咯笑一阵,再唱:“大娘、大嫂子、大姐呀,咱们组织起来呀,参加了妇救会,替咱们申冤诉苦呀……”唱完便即刻还击农救会,在会场的另一角,那瓮声瓮气的腔调响了起来:“七月一,七月一,男女老少都欢喜,打起锣鼓开大会,庆祝共产党过生日……”战争年代是歌唱的年代,老少都会唱。

    有别的庆祝方式:家庭挂毛主席像,有的就在毛主席像前开家庭会,有的姐妹们联名给毛主席写信。我家对门张仁轩医生,儿子在报社印刷厂,有一年寄来两大幅毛主席像,张医生送给了我一张,我贴到主屋的正面墙上。老祖母专门换了一件新衣服,恭恭敬敬向毛主席作了三个揖,然后布置我们:“今门儿,要包包子吃!”在我们那里,包子即指饺子,过节的标志就是吃饺子。我们的老乡,沂南县土山区后交良村的劳模朱富胜,曾在全县的军民联欢大会上讲话说:“等打走了鬼子,咱天天吃包子!”就是指胜利了天天过节的意思。

    我先写了《纪念‘七一’秧歌》,在报纸上发表,又专写一诗记述我家过“七一”的情景。1946年7月24日,《大众日报》发表的记者方艾、兆南的综合通讯报道《鲁中人民热爱毛主席》,里边有我村妇救会长高荣菊和识字班指导员郑福美给毛主席的信,是我代笔的:“毛主席,在前几年,俺们妇女们大门不出,二门不到,只有在家推磨办饭,现在能赶集,能参加各种会议了。过去俺的生产叫地主剥削去了,年年挨饿受冻,还得给地主伺候,拿尿罐子,给地主太太洗衣服,过去俺妇女缠足,骨肉折断,成了残废,现在减了租,俺的生活改善了,上了识字班,参加了大生产,发了家,都是你毛主席给俺的……”

    当时家喻户晓,流行很广的一首歌《七月一》,后来重读报纸,才知道是我的老朋友音乐家、诗人安林写的,1945年5月22日《鲁中大众》载有详词。

    安林老朋友,应说是一个老师,当年他在鲁中文协工作,1946年12月春节文娱材料创作竞赛评奖,我的剧本《保卫大翻身》被评为甲等第一名,就是他主持与助力的。他的另一首歌《抗属韩淑芬》,也很流行。这首《七月一》,十分欢快优美,第一段前四句是小快板式的欢快,后四句是慢节奏的优美抒情,在低四度与中六度之间上下回旋,表达着人民对党的敬爱、亲切的深情:“……你献旗,我敬礼,咱们要献好东西,什么东西最宝贵,信仰共产党信到底。共产党,领导咱,坚持抗战整八年,建立抗日根据地,解放人民一万万;没有你,就没有俺,永远跟着你向前,团结起来大反攻,联合政府快实现!”这优美抒情的歌,一直在我心头萦绕。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和梅姐上游击学校
我的启蒙老师是地下党
从未走远的倔老头
解放区乡亲给共产党过生日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