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底4095米胶州湾隧道国内最长
  • 2011年06月30日 作者:
  • 【PDF版】

    图为胶州湾隧道内,一名工人在已见雏形的应急隧道内向主隧道张望。本报记者 张晓鹏 摄

    本报记者 宋珊珊

    6月30日,经过47个月的建设,国内最长的海底隧道———胶州湾隧道正式通车。胶州湾隧道工程是连接青岛市主城区与辅城的重要通道,南接黄岛区的薛家岛,北连青岛老市区团岛,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设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通过隧道,实现了“青黄相接”。

    在建设过程中,胶州湾隧道创造了多个之最,给隧道建设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隧道建设的一位重要参与者周丰峻院士介绍,胶州湾隧道的建设经验将会用到蓬莱与大连之间的隧道建设上。

    胶州湾隧道全长7800米,跨海域部分4095米,设计建设工期47个月。是目前我国隧道长度第一、世界长度第三的海底公路隧道,是我国第一批开建的海底隧道,其开挖跨度和建设规模均居世界之最。

    胶州湾隧道主体最深处在海平面以下82.8米,覆盖层较薄,隧址处于火山、火山岩及次火山群地带,环境及地质条件异常复杂。陆域以花岗岩为主,海域以火山岩为主,岩性多变,断裂带密集,环境和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建设难度国内最高。

    修建海底隧道在我国刚刚起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针对隧道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青岛组织北京交大、西南交大、山东大学、中铁西南研究院等单位以及国外专业机构,开展了十几个科研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在实现科技与施工紧密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在隧道过断层破碎带综合处理、超前注浆加固和止水、机械配套快速施工等方面,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先进的机具设备。

    在景观设计上,使隧道的风格与青岛的滨海风光、人文建筑及城市文化相适应、相协调,打造百年青岛的新景观、新标志。在薛家岛洞口采用削竹式设计,以绿化为主,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管理中心建筑采用红屋顶风格,体现主城到开发区的自然过渡;风塔、收费站突出海洋元素,充分体现青岛的海滨城市特点。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隧道大事记
海底4095米胶州湾隧道国内最长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