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4岁当兵,成为文工团演员
7旬老人,笃情跳“红舞”
  • 2011年06月30日 作者:
  • 【PDF版】

    漆芷青老人练习钱鼓舞。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王世腾

    14岁当兵,成为一名文工团演员;抗美援朝时,在图们江慰问前线的志愿军;退伍之后,成为一名主治医师;退休之后,加入岱东合唱队,担当起了舞蹈老师……如今,虽然75岁的漆芷青头发已经花白,但梳妆得很整齐,谈笑之间显得格外精神。

    在图们江慰问抗美援朝志愿军

    6月16日,当记者见到漆芷青时,她正在家里练习跳钱鼓舞、新疆舞。年轻的时候,对于这些舞蹈,漆芷青可谓是驾轻就熟,因为老人曾是天津铁道公安部队文工团的舞蹈演员。提起当初如何加入文工团,老人说一切都是缘分。

    “14岁时,部队去我们老家湖南岳阳选拔文工团员,在集体跳秧歌的过程中,一位部队领导把我拉住,问我想不想当兵,然后我就跟随着队伍从湖南去了天津,成了一名文艺兵。”漆芷青老人回忆道,加入文工团之前,母亲因为嫌她年龄太小,当兵的地方离家又远,不想让漆芷青去当兵,但是拗不过她倔强的性格。最后,漆芷青如愿成为了天津铁道公安部队文工团的舞蹈演员。

    初入部队时,漆芷青还有些不适应。“那时候部队要求一专三会,唱歌舞蹈都要会,什么都得学,我主攻的是舞蹈。”漆芷青说,为了尽快学习,她常常加班加点,后来就逐渐精通各种舞蹈,彝族舞、新疆舞、钱鼓舞等。

    1952年,16岁的漆芷青跟随文工团去葫芦岛,在图们江慰问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漆芷青说,因为常年见不到外人,与外界联系比较少,但和战士们在一起,很是开心。

    带着装衣服的箱子出嫁了

    在文工团当舞蹈演员时,漆芷青也收获了爱情。

    “我和我爱人是1955年认识的,1956年我们就结婚了。”漆芷青说,在文工团跳舞时,漆芷青的爱人李玉中经常去看演出。在观看演出时,李玉中“发现”了漆芷青,而漆芷青也对这个常常来看演出的小伙子印象不错,后来一来二往,两人心生了好感,谈起了恋爱。

    “我们那时候谈恋爱可不像现在这么开放,当时见面的时候都是规规矩矩地对坐着,聊会儿天。聊完天后,再把对方送出门。”漆芷青说,后来部队首长看出情况,便再主动牵线搭桥,主持了婚礼。

    谈起当时的“婚礼”,漆芷青笑了起来。“结婚时,部队首长买了几块糖,在礼堂举办了一个茶话会,算是宴请亲朋好友了。随后,他带着一个装衣服的皮箱子,我带着装衣服的纸箱子就走到了一起,算正式结婚了。”

    随后,漆芷青老人拿出一本相册,翻着一张张照片向记者介绍起来。记者看到,相册里记载了各个时期的故事。漆芷青与爱人李玉中在西安、天津、济南、泰安等各个地方的合照。开始时是两个人,后来孩子也出现在了照片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孩子慢慢长大。

    退休后当舞蹈老师,将红色文化发扬下去

    在文工团当了6年舞蹈演员后,1956年漆芷青在部队转行学了医,成为一名妇产科大夫。

    1968年,跟随丈夫,漆芷青来到泰安并安了家。“1968年,我先是在部队的医院当医生,1972年转业进了当时的泰汽医院成为主治医师。”漆芷青说,当医生时因为工作太忙,平时很少唱歌跳舞。

    1992年退休之后,漆芷青又把当年在文工团的本领一一拾起。“退休之后有一段时间里,我和院里的姐妹们打扑克、下跳棋,后来就加入了岱东合唱队。”漆芷青说。因为曾经是文工团的舞蹈演员,加入岱东合唱队之后,漆芷青发挥自己的特长,担当起了社团的舞蹈老师,教7个人跳舞。

    “以前在部队跳舞时,跳的都是群体舞,跳好自己的角色就行,很多舞蹈都忘了。”漆芷青说,为了把社员教会,她常常要在家里一边回忆一边跳,练习很多遍以后再去教别人。通过练习,舞蹈队现在已经学会了《翻山农奴把歌唱》、《吉它巴舞》等好几段舞蹈。

    “现在我们每周的周二、周四、周六、周日的下午去林校操场排练,跳舞唱歌,什么烦心事都没了,并且我会一直跳到底,将红色文化发扬下去。”漆芷青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7旬老人,笃情跳“红舞”
张金英:任劳任怨一辈子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