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李晓闻
继北京地铁4号线扶梯事故造成1死30伤之后,各地“电梯惊魂”事件也频频见诸报端。电梯安全开始引起我们的重视,然而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却远不止于此。
在北京地铁4号线扶梯事故发生之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奥的斯513MPE型电梯,全国各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督促地铁、机场、车站、商场等单位立即对所使用的自动扶梯开展全面排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对于此次事故,查找原因、排查漏洞固然是当务之急。然而要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给公众一个信得过的公共环境,我们需要排查的,恐怕不止是电梯吧。
各地电梯事故频发,折射出的应该是城市公共设施安全防护及管理体系的脆弱。一向被视为“最安全交通工具”的电梯都可以造成人员伤亡,那么其他公共设施是否也存在着安全隐患?电梯故障绝对不是第一次出现,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最惨痛的后果发生之后,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天电梯出事,谁能保证明天小区的健身设施、景区的索道缆车不会出事?如果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安全管理工作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永远难以尽如人意。
频繁的电梯事故提醒城市管理者,公共设施安全管理必须跟上设施建设步伐,应该加大对公共设施安全的监管和投入,及时排除隐患。相关单位应加强对公共设施的日常巡检,对日常使用状况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修。对过往人流密集、使用频次较高的公共设施,尤其要重点检查、严格把关,缩短维保周期、增加维保频次,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城市管理者应牢记:如果不深刻吸取教训,公共安全领域的类似悲剧还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