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国高考不如“种地”教育来得实在
  • 2011年09月14日 作者:
  • 【PDF版】

    □刘家胜

    眼下正是大学新生陆续报道的日子,偶尔听到泰安有一些学生采用“跨国高考移民”的形式,挖空心思地进行跨国曲线高考,进而避开残酷的高考竞争,甚至轻松敲开了名校大门的事情。

    虽然这种“跨国高考移民”的形式在当前已属“老瓶装新酒”,但对于部分家长这种教育方式,让我想起了我年迈的父母和那贫瘠的山村。我的父母们打心眼里没有要和这样的“创新”挂一点牵扯的意思,他们有的只是凭自己辛勤劳动安分守己地种地,偶尔的创新就是去打个短工。可能正是由于我父辈的保守思想,决定了在我的小学、初中、高中时代,思维意识里仅有两种无形的强制性选择:“要么考上大学,要么回家种地”。“留学、移民”这些词语都是九霄云外的事,更何况是这种创新的“留学移民”。我唯一想着的是:父亲啃着煎饼拉地排车的辛苦;母亲为了几十元学费,强撑着满脸的笑容挨家串户东奔西走为我凑钱的背影……当年我考上大学的情景至今不能忘怀,更忘不了的是村里人那渴望的眼神,父亲那骄傲的表情。

    笔者不认同今天的“跨国高考移民”创新,因为诚恳待人,实在做事的传统被一些人另类般地用金钱和功利蒙蔽了良心的双眼;这不单单是教育的差异,更是心灵扭曲的变形,而这变形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父辈,扭曲的却是孩子的后辈,这是他们“创新”后果的悲哀。

    看着现在城里那一小撮异族,“爸妈讲,学习不好就想办法让我‘跨国高考移民’。”想想乡间大众,我真正地意识到:父母善意的“跨国高考移民”引导,给予孩子的是虚伪的处事方法,它是暂时的;实在的“种地”教育,给予孩子的却是真正的做人原则,这才是永久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登山节应是全民同乐会
跨国高考不如“种地”教育来得实在
好老师的标准其实从未改变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