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沂9岁女孩“在家上学”
“另类”教育能否带动教育多元化
  • 2011年09月28日 作者:
  • 【PDF版】

    让9岁的女儿阳阳离开学校,在家上学。做出这个决定前,“70后”父亲张明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临沂,大多数家长仍在费尽心思为孩子选择“重点学校”。“在家上学”是对还是错,或许这个问题暂时没有答案。但让张明欣慰的是,半年下来,女儿比在学校时更快乐了。

    “70后”父亲的压力与勇气

    去年寒假过后,原本在临沂市区一家小学上二年级的阳阳,没有再回学校,她的“教室”从学校搬到了家里。

    这个选择是父亲张明拍板的。起因是,阳阳很不喜欢在学校上学,而张明也认为现在学校的教育模式过于流水线,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个性。“作业多,而且是重复的,像一个生字写十遍,这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

    张明是临沂市直部门的一名公务员,穿白衬衣、西裤,说话有条有理,妻子也是公务员。看起来中规中矩的他,似乎很难与“另类”搭上边。

    做出这个决定的最初,妻子、父母都不理解,有顾虑。但好在他们还比较开明,父亲小时上过私塾,对“在家上学”并不算太陌生,张明很快做通了他们的工作。

    事实上,张明自己也犹豫过很长一段时间,几乎从阳阳开始上学,他就在去学校还是在家上学的问题中矛盾,虽然阳阳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为此,张明查阅过许多外地孩子在家上学的资料。去年,他还专门跑到济南,实地拜访了一户人家,那户人家10岁的儿子一直在家上学,当时那个孩子已经能独立翻译国外名著。

    加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支持,张明终于决定,让孩子离开学校,在家上学。

    不过,毕竟这个选择比较“另类”,张明内心仍有压力。如今女儿在家上学已半年多,但亲友及同事,知者甚少。“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若一一解释,会费很多力气,所以干脆不说。”

    “在家学的东西多”

    每天睡到自然醒,不用每天去学校上课,不用做大量的作业……9岁女孩阳阳的生活,大概会让许多同龄孩子艳羡。

    张明推崇国学,特别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所以阳阳每天都会跟着电视诵读《千字文》等国学经典。

    除了学习国学,阳阳还要学习钢琴、英语、数学、羽毛球等。以后再学什么,张明说会根据阳阳的兴趣来选择,比如喜欢唱歌就去学唱歌,喜欢跳舞就去学舞蹈。

    每天,张明和妻子都会给阳阳布置一些作业。但这些作业,是阳阳可以轻松完成的,不会布置那些一个生字写十遍,一篇课文抄几遍的机械性作业。

    张明说,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的生活节奏其实就很快了。早上6点左右就得起床,7点多就去学校上课,晚上回来吃完饭,做完作业,差不多就8点了,又该睡觉了。这样日复一日,孩子很难有时间学更多的东西。

    张明认为,小学六年的课程,很多孩子其实

    两年就能学完,重复性的学习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完全可以提前学完,再用剩下的时间学习其他课程。

    在学校上过一年,在家里上了半年,张明觉得阳阳“在家里学的东西多”,并且阳阳的性格也有了很大改变,更快乐更开心了,不像在学校时经常闷闷不乐。

    快乐最重要

    孩子在家上学似乎也挺好,但孩子长大以后必然要走向社会的。在家上学,没有学籍,没有学历证书,孩子长大后的工作怎么办?

    和许多人一样,张明的妻子对这个问题很担忧。对此,张明倒是看得很开,“我们这一代人,也是经过初中、高中、大学,但又怎么样?”

    “关键的不是孩子有没有一个学历证书,是孩子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张明说,现在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的生活方式也会更加多元化。

    张明说自己是个对物质要求不高的人,不期望孩子住别墅、开名车,“饿不着冻不着就行”。张明觉得,他这一代人,面对着就业、竞争等很大的生存压力,他不想让下一代还这么累,他希望孩子快乐就好。

    并且,现在的高考,也允许社会考生报名。张明说,到时候女儿想参加高考他也会支持。

    如果有一天女儿愿回学校上学,张明会送女儿回去;如果在家学习成果不错,他也愿意一直教,直到女儿成人。

    惟一的苦恼

    “选择在家上学,并不是说在学校上学就是错的”,张明对现行的教育机制有不满的地方,但同时也认为,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在家上学。

    张明说,这其实是一种教育需求多元的表现。时下教育虽然问题很多,但至少保证了基本的公平。现在学校里用的教材,都是那么多年积累的精华。

    只是,孩子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适合学校教育,有的孩子并不适合,那么在选择性上就无法雷同。张明觉得阳阳可能就是这个不适合学校教育的孩子。

    张明坦承,孩子在家上学,必定会牵扯家人很大的精力。张明和妻子每天都得上班,女儿阳阳在家上学后,张明的父母专门来帮助照顾她。即便这样,张明和妻子也要付出更多精力来管理、教育女儿,“肯定不如送到学校去省心”。

    为了教育好孩子,多付出一些张明并不在意。现在,张明惟一的苦恼就是孩子没有同伴。今年7月份,张明在网上发帖,希望能给在家上学的女儿找个同伴,但遗憾的是,至今并没有人与他联系。

    张明的苦恼,几乎是所有“在家上学”孩子家长的苦恼。社交圈子相对缩小,与同龄人交往时间减少,长大了走入社会会遇到交往方面的问题?

    张明在极力弥补,周六、周日,他会带女儿跟别的孩子一起交流,一起参加一些活动。女儿的钢琴是在外面的培训班学的,那里有不少朋友。

    而张明的周围,慢慢聚拢起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都有让孩子在家上学的想法,只是多数还没有付诸行动。张明和朋友打算在临沂成立一个私塾,让这几个孩子在一起学习。

    (应当事人要求,张明、阳阳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 张纪珍 孟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家上学”萌芽于美国
“在家上学”该不该提倡
临沂9岁女孩“在家上学”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