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剪刀飞舞纸上生花
王象焕剪纸艺术已被列入省非遗保护名录
  • 2011年10月10日 作者: 本报记者 段学虎
  • 【PDF版】

    

    一张红色纸张,一把普通剪刀,在69岁的老人王象焕手中是有灵性的。剪刀上下飞舞,不一会儿,花鸟虫鱼、自然风景,尽现纸上。

    心中出样,下剪成图  23日下午,记者来到利津县北岭乡敬老院。透过窗户上张贴的红色剪纸,记者顺利找到了王象焕老人。王象焕告诉记者,他的剪纸技艺是利津县独有的技艺。利津王家剪纸属于清代宫廷剪纸,到王象焕是第四代传人,在当地颇有影响,王象焕剪纸艺术已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王象焕讲述起剪纸技艺格外精神,“王家家传剪纸技艺要做到‘心中出样,下剪成图,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还要利用花鸟虫鱼的谐音。”

    剪刀陪伴五十多年  1942年,王象焕出生在利津县一个书香门第。“祖辈认为王家剪纸是女孩的营生,传女不传男。”王象焕说,小时候坐在母亲和姐姐身旁,看着两人剪纸,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剪纸。“十七八岁的时候,一位好朋友结婚,便为他剪了一套顶棚花,贴在新房里的顶棚上。”王象焕回忆道,没想到,每逢有人看到,便问“谁剪的”。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王象焕成了十里八村的“名人”。

    曾被选为利津县政协委员的王象焕,写过三次关于民间剪纸艺术保护的提案。“我愿意把家传的东西毫不吝啬地传出来,谁愿意跟我学的话,可以来我家,我免费传授。”

    令王象焕感到欣慰的是,王家剪纸的唯一传人———王象焕的侄子王立奇已经接过了王象焕的衣钵,并开始剪一些原来老规矩不允许剪的内容———人物。王象焕说,“希望他以后坚持下去,将剪纸技艺发扬光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剪刀飞舞纸上生花
保护青岛教育界的“城市记忆”
传统老粗布织出新商机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