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华通讯社成立80周年纪念日,这在中国新闻史上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而在济南,一位红色革命文献收藏、研究、整理者———滕长富,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对红色文献进行整理、挖掘、研究。20多年来搜集革命文献资料千余个品种,近万件。其中,他所藏的新华社建国前革命文献史料就达81种,近1000件。
旧书摊淘到《大众电讯》 滕长富是中国新闻史学会会员。1998年,他在济南旧书摊“淘”到一份1943年11月17日油印版《大众电讯》。《大众电讯》是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所属大众通讯部(即新华社山东分社前身)在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编印供当时山东分局领导参阅的油印小报。这份《大众电讯》为第509期,竖排,32开4版,单面印刷。专业的敏感驱使他查找这份文献的来龙去脉,他查阅资料、求教老新闻工作者,等查明《大众电讯》的历史后,才知道这是目前在山东地区发现较早跟新华社有关的文献史料。由此,滕长富萌生出“新华社革命文献专题”收藏的念头。
滕长富说,在战争年代,根据地报纸与新华社各分社虽然对外是两个单位,对内却是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搜集寻找山东解放区报刊的同时,他也把新华社在山东解放区的出版物作为重点方向,他曾先后买到大众日报1947年9月1日出版的《青年记者》(记者节专辑)、华东新华社与大众日报1947年合编的《中国人民爱国自卫战争华东战场第一年画刊》(第一辑)、新华社鲁南分社1946年11月2日编辑出版的《通讯工作》、华东新华社与大众日报1947年合编的《新闻业务》(第二期)、新四军华东通讯联络分局1946年9月1日出版的《通讯业务》(第六期)、新华社山东总分社1949年6月重新复刊的《青年记者》创刊号等等。
发现国内仅存的延安版《参考消息》 在滕长富的藏品中有四册抗战时期新华社延安版《参考消息》,延安版《参考消息》用马兰纸印刷而成。滕长富说,当时为解决纸张紧缺的困境,延安边区印刷厂用当地的马兰草制作纸张,所以富有时代感和革命感。当时《参考消息》仅印400份,仅供中央主要领导人参阅,阅后回收,每期均带有铅笔编号。
这些延安版《参考消息》共计120份,分别为1943年7月份和1944年3月份、7月份、9月份4个整月的全套。此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经在燕京图书馆工作的沈津先生帮助,原样复制过1944年至1945年间由美国记者原八路军总部通讯顾问林迈可先生带回美国的4册《参考消息》。而在燕京图书馆,这4册《参考消息》是作为善本特别收藏的,但其出版时间比滕长富所藏1943年版《参考消息》晚了近一年。
至于延安版《参考消息》为何如此珍稀,滕长富专门赴京寻访有关专家得知:其一,该报印量极少,且阅后有序回收,民间罕有流传。其二,1947年3月胡宗南进犯延安,中央机关战略转移,将来不及带走的材料、印刷品等用老百姓屯粮的大缸掩埋,被胡宗南部队找到后尽数焚烧了。另外,即使带出来的,也因中央机关转战南北,又会自然损失一部分。
对于这4册延安版《参考消息》为何是合订本,且出现期号相连但回收编号对不起来这个现象,滕长富说,中央机关搬进北平后,随迁的中央马列主义学院(现中央党校),图书馆为解决库存数量,在各级领导手里曾征集过书籍、报刊等,延安版《参考消息》正是此时被细心工作人员按期数装订好,将原有的边角切齐装订存档,但后来不知因何被粗心的管理员将延安版《参考消息》按期刊归类,插在期刊合订本里。随着时间推移,各地党校相继建立图书馆,作为上级部门,为支援各省级党校图书馆建设分批赠送若干书籍,自此延安版《参考消息》离开北京南迁山东,上世纪80年代在整理库存时,这几册《参考消息》又流落街头,几经辗转才偶然被他高价买下。
收藏路上的艰辛与收获 近20年间,滕长富收获了不少珍稀的解放区革命文献,也品尝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磨难。2002年冬天,滕长富得知潘家园出现一些新华社早期史料,其中有1947年1月28日新华社北平分社编辑的,供中共军调部领导参阅的油印版《新闻摘要》,他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均未对此报著录介绍过,这会不会是唯一仅存之物呢?心中放不下的他次日请假匆匆赶赴北京。后来求证当年在北平分社工作过的老同志,证实此份《新闻摘要》确实系目前发现仅存之物。
还有一份1946年4月20日新华社冀晋分社出版的第四期《通讯学习》,滕长富说起来也颇为感慨。2004年冬天,他应邀去石家庄参加一个红色文献展,其间遇到河北平山县一个收藏者,称其家里存有一册《通讯学习》。虽然次日要回山东,考虑其重要性,滕长富还是跟着这人赶到了平山县的一个偏僻小山村,此时已近傍晚。或许是看透滕长富确实想买,藏家要价比较高,等谈拢价格,滕长富又跑到几十里外的县城银行取钱。买下书要回市区时却发现手里仅剩8元钱,无奈只好打电话让朋友网汇。此时县城已无回市区的汽车,他饥肠辘辘地站在街头,一种难言的孤独感油然而生,眼眶兀自湿润了……
目前,滕长富所藏新华社建国前文献史料,包括报纸27种、期刊30种、书籍21种,加上其他部分已达81种,近千件,这个数量与规模即便一些大型图书馆也是难以企及的。滕长富有个愿望,就是把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献整理后结集出版,以便更多人了解新华通讯社的历史,了解中国革命新闻出版史。 本报记者 张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