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名学生 一个月错别字近400个。
将儿子的作文读完,家长丁女士差点气得昏倒。“‘炯炯有神’给我写成‘ 有神’,哪有这样写的?也不晓得他咋编出来的?”“怎么是编的呢,网上都是这样写的。”儿子在网上找到无数“证据”来向丁女士证明自己没错。丁女士不认,她只知道“ 有神”出现在考卷上一定会被当成错别字扣分。
写错别字,不是什么严重的事。一位语文老师的话来说,古今中外,哪个孩子没写过错别字。但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和以前相比,目前学生的错别字确实有增多的迹象”,某小学副校长张明群说。
学校对134名学生的小练笔进行了一个月的跟踪调查,共发现错别字387个,人均出现错别字2.9个。“错别字已经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烦恼,导致的结果包括被父母和老师批评,严重影响考试成绩,闹笑话,作文重写等。”
专业人士认为,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十分复杂,说起来,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也是造成错别字增多的间接原因之一。“大量识字和阅读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程标准提出,中低年级的识字量在2500字左右。”而这几乎是以前整个小学六年的识字量。
识字多,学生阅读量增加了,知识面开阔了,但也增加了字词混淆的几率。“中低段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但会写的字远远没有认识的字多,很多词会说不会写,当他们有了表达的需要时,就很容易用同音的熟字或形近的熟字来代替。现在的小学生还特别喜欢标新立异,爱写一些没有教过、认识却又记得不是很清楚的字词,就容易出现错别字。”据介绍,错别字的高峰主要出现在二三年级。“因为到了二三年级,学生就要开始写较长篇幅的文章了。”
很多老师认为,错别字的出现和小学生知觉的精确性、学习习惯等都有一定联系。比如,年级较低的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对于字体非常细微的部分,如果没有教师提醒或训练往往就会忽略,比如自己的“己”,小学生往往写成“已”或“巳”。他们在批改作业也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在同一作业中,以不同的写法来写同一个字,前面一个写得很好,后面却冒出一个错别字来。“这恐怕只能归结为粗心了。”
另外,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同音字、形近字多的特点,也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