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9个小时站立的春运
  • 2011年11月30日  作者:
  • 【PDF版】
  □作者:溪洋
  春运难,难于上青天。对于工作在北京、老家在江西的我,每次买卧铺票都费尽周折,但这次春运回京,却是站票,在火车上挺立了19个小时。回想起来,五味俱全,不失为一种人生体验。
  站台上,看到火车上早就人满为患,每个车门口依然有大堆的旅客争先恐后往前冲。我倒吸一口凉气,虽有畏缩,也只有义无反顾地挤上火车。我一手提一个袋子,一手拎一个小拖箱,四面都是旅客,左右挨挤,前推后搡,令人窒息。列车员不断催赶着旅客往车厢里面走,好让后面的旅客能继续上车。车厢里的旅客,已经到了一种“挤压”的程度,更有一些大件的行李,因为找不到行李架上的空间来安放,还被提在手上,更添拥堵。车厢里充斥着抱怨、抗议、吵闹、呼喊以及人与人之间踩压和冲撞时发出的惊呼声。一个父亲把小孩驮在肩上,只因身边的每一寸空间都挤满了人,就再不能把小孩放下来,只好一直驮着。我被裹挟在人流中,艰难地进入了车厢,把拖箱放在座位的下面,这才轻松了一些。
  站在车厢过道里,周围都是紧张的气氛,直到火车开出,车厢里的行李大部分都找到了摆放的位置,旅客们大都找到了坐的位置和站的空间,车厢才消停一些,我也略松了一口气。过道里不断有人走动,当看到有人走动时,所有站着的人都紧张起来,人群中根本就空不出一条可以通行的道路,人们只有身体往两边倾斜,两个站着的人之间才能空出一条小缝来,过路的人才磕磕碰碰地从这条缝隙中挤过去,等他一过去,原来的那条缝隙立刻消失,每个人又回到紧挨的状态。最可怕的是列车上的售货小车,一会儿卖盒饭,一会儿卖水果,一会儿卖零食和饮料,每次都带来鬼子进村般的恐慌,尤其是当小车撞到膝盖以下部位或是车轮压过脚面,常常引来痛呼和抗议。
  过道上的每一个旅客都在试图寻找一个更舒服一点的空间和姿势,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开始有人坐到自己的行李包上,有人拿出折叠小凳或小板凳,有人拿出报纸垫着坐到过道上。一个人坐下的时候,他占用的空间就要大一些,车厢更添拥堵。过道上坐下来的人越来越多,身边人的背贴着我的脚,我的脚步移动困难,被禁锢在那方寸之地,实在不好受。当有人过来时,我只有尽量侧着身子,稍稍向旁边移动步子,好让人经过。常常会发现,当那人经过后,我自己原来站的位置已经被另一人站定了,或者经过的人到了我身边就不走了,我就只有自己重新开辟新的站立领地,我这才意识到,原来,过道里站的位置也是需要捍卫的。
  5个小时后,晚上10点,我的身体开始沉重起来,全身都在往下坠。过道上的旅客几乎都站不直了,仿佛肩膀、眉毛、头发、脸皮都在下垂。我又累又饿,浑身微微颤抖,好想坐下来,哪怕是一下下也好。过了一段时间,饥饿感开始麻木并消退,身边座位上的一名旅客起身了,天哪,他要下车了。这时,我半个身子紧紧地挨着那个位置,等他一离开座位,我膝盖一松,整个身子便落在座位上。那一刻,我像一片棉花落在雪地上,整个人都松散开来,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刹那间都张开嘴放声歌唱。我这“久站逢座位”,大概不会比“久旱逢甘露”差多少吧,真是妙不可言,多么幸福的滋味呀。我闭上眼,感受着这令人陶醉的眩晕感,不一会儿,一阵睡意像一串轻轻的波浪席卷我的全身,我的身体像一棵柔软的水草,随波逐流,耳边的嘈杂顿时化作“清泉石上流”,睡梦中,仿佛看到“床前明月光”。半个多小时后,一位旅客走到我的面前,叫醒了我,晃了晃车票,我知趣地站起来。
  凌晨是最难熬的,我的身体随着列车的晃动摇摆不定,两条腿也有些微痛的麻木,困顿不堪的时候,眼前开始模糊,不时出现幻觉,脑袋不由自主地往下垂、往下垂,仿佛再往下一点就能触到温暖的枕头,然后又猛地惊醒,脑袋突然弹起来。列车上的人们一个个东倒西歪,睡意像一张细密的网笼罩了整个车厢。绝大部分人都坐下来,放眼望去,车厢过道里遍布着一个个弯曲的背,一个挨着一个。只有两三个人和我一样坚持站着。当有人从过道经过时,人们像是梦游一般挪动位置,只要行人一挤过去,旋即又恢复到原来的睡姿。偶尔有人痛苦地打个哈欠,半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眼,然后又慢慢地闭上。一位母亲空出了自己的位置,只为了让孩子能躺得舒服一些,她自己坐到地上,隔一段时间就睡眼惺忪地起身盖好披在孩子身上的衣服。
  凌晨4点,花了20分钟挤到洗手间后,正好车厢连接处一个人下车,我占据了他留下的空间,垫了一个塑料袋子,一屁股坐下来,立刻沉沉地睡去。4点半,醒来发现自己坐在冰冷的钢板上,背部也靠着钢板,就像坐在一个冰窟里,骨髓里全是寒意,再不敢坐着,只好挣扎着站起来。这一冻,让我睡意全消,我不屈不挠地站着,不时看看表,感受到时间在一秒一秒地缓慢流淌。在痛苦中,我安慰自己:世界上珍贵的是时间,痛苦可以拉长时间,让人清醒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延缓时间的流逝,变相地延长了生命。
  窗外开始有些灰白,是的,我将在列车上看到清晨的第一缕曙光。6点钟,天已经大亮,恍惚间想起一篇外国人写的文章,一个革命者被酷刑拷打一夜后发出感慨:“母亲,你如何把我生得如此坚强?”脑海里闪过一句话:痛苦像一把刀,一方面割破你的心,一方面掘出生命的源泉。 
  12点半,列车缓缓地驶入北京西站。
  北京,我回来了!

  ▲点评:读完全文,深感“春运难,难于上青天”!作者以形象细致的笔触描绘了春运返京路上自己和他人的种种情态,可谓纤毫毕现,读之令人感同身受。作者没有单纯描绘自己站立一路的情状,而是在文中加入了自己的独特感悟,令这一困顿漫长的春运之旅成为一次人生体验,殊为难得。
  点评人:张新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影视文学领域的研究。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奖赛初评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