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性情文本
山下的集合
  • 2011年12月09日  作者:
  • 【PDF版】
    □王太生
  我们在一个名叫波罗峪的山脚下来了一次集合。
  集合的我们,是些何方人士?
  答曰:一伙老知青。
  为什么要在这个称作波罗峪的山下集合?是因了这里的群山绵延、湖水荡漾?是因了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是因为这里的秋叶分外红艳?抑或是因为这里有个香山书院?抑或是因为这里半山腰有个佛牙石塔?
  当然。这里如今还留有一个完整的知青村的旧址。这家旅游发展公司的管理者本身就是个老知青,他怀有一颗厚重的悲悯之心,惺惺相惜,于是立意将其开辟为知青之家。
  好了,既然是知青之家,来的都是老知青。这次聚会于这里的老知青还真不在少数。有下乡上山去青海的、去甘肃的、去内蒙古的、去日照的、去曲阜的……林林总总近千人。
  老伙计们的心思没变,老伙计们的情意绵长——
  40多年前一批又一批风华正茂的高初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响应祖国的召唤,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曾是历史上很有意味的一幕。我们都是那个时代的青年,朝气蓬勃,敢于承当,于是我们踊跃报名,辞别了故乡结伴而行。城里的父老乡亲敲锣打鼓像送参军的儿女一样,送自家的孩子奔赴农村、边疆。我们因了勇于承当、勇于替国分忧,而壮志飞扬过。
  如果说先期的知青下乡上山运动带有若干的理想主义色彩,我们知青也曾为荒原变绿洲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变化做过贡献,那么后来,特殊年代的大气候,使得此次壮举变成了一种思绪万千的撤离回忆。复杂的心态,蕴藏心灵深处的英雄泪花,是知青们的情结。
  我们战过风雪,斗过严寒,我们播过良种,我们开过荒田,我们和当地的农民兄弟同甘共苦。搞得好的地方,曾有广阔天地的诗意发挥,而更多地区的知青含辛茹苦、岁月蹉跎,其过程是那个特殊年代的青春之结——无悔与有悔、豪情与悲怆交织在一起……
  苍天作证,大地作证,我们曾无愧于时代,更有值得敬仰的知青献身于大地,以青春和热血镌刻下了生命礼赞。往事历历在目,令人感慨万千。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足迹!
  返城后,我们中的不少人为社会做出过可圈可点的贡献。而今,我们这些知青们都老了,但这伙老知青的心理年龄并没有老去。我们集合在这山脚下,看了知青的旧居,看了那些黄土旧屋,看了那些当年用过的镐头、锄把,那些旧草帽、那些土炕头,还有屋前的老树。青春虽已逝去,青春的火焰还在心内燃烧,于是我们跳起了激情的舞蹈,唱起了深情的歌曲。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这样唱道:来吧来吧/年轻的朋友/亲爱的战友们/我们热情地欢迎您/送你一束沙枣花……也许,这不单单是怀旧,还有人生之路的延续,因为这是一伙有着特殊经历的人群。
  聚会中,我看到一位在省城一所大学当传播学教授的当年的知青,他下乡到曲阜后,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读书作画,返城后,他通过自考获得了大学文凭。他热爱生活,热爱传媒,曾深入底层创作了好多国内有影响的专题片,成了这个行当的专家。这天,他用数码摄像机记下这个知青相聚的激动人心的时刻,他的手在颤抖。
  我甚是惊喜地又见到了我的一个大西北的战友姊妹,她回城后在一家企业工作,企业重组后她下岗了,她勇敢地办了一家平民菜馆。五十多岁的人了,亲自蹬着三轮车去菜市场买菜进货,由于她的饭菜味美价廉、干净实惠,赢得了不少回头客。
  吃午饭的时候,我还遇到一位当年我们建设兵团有名的排球队主攻手。他前期得了癌症,先割了一叶肺,后来又割了半个膀胱,他没有被病魔吓倒,而是顽强地与之搏斗,如今他面色依然红润,成了当地有名的抗癌英雄。
  拥揽或怀望着这些坚强的人,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我们这些老知青,在岁月的打磨下变得更为善良、诚挚、乐观、宽容。因为有了上山下乡的这杯“酒”,似乎世间什么样的“酒”都可从容以对。
  是的,我们这伙老知青,又在山下集合了,山上的树,秋色斑斓,红的红,黄的黄……煞是好看,有诗道: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下的这场聚会,回响起的是一种特有的集结号声,老知青们在集结的号声中相聚,在老泪纵横中我们依稀品味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