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油画布上的中国山水
  • 2011年12月12日  作者:
  • 【PDF版】
  ——青年画家李晓晖访谈
  1992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研究生课程班。2010年师从张志民先生研究传统水墨山水。现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第五工作室,副教授。济南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主要代表作品有《戏曲人物》,《左山右水》等,多次参加学术展览。学术成果两次获省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作品“左山右水”获得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2008青年美术家提名展”油画组铜奖。
  李晓晖的画,运用油画材料表达着中国人对山水的感悟理解,传达着中国山水的深远意蕴。观其作画,在填充大量的白后,以调色刀和毛笔这种“刚柔并济”的工具蘸取墨色,含蓄的在画布上游走。即使这些笔触感和肌理还彰显着地地道道的西画元素,但画面的物象已然是纯正的晋元气息。

取法传统、融萃升华

 □记:《左山右水》是您较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代表了怎样一种含义?
 □李:左岸代表现实,右岸代表理想世界,是艺术家致力到达的地方。因为艺术不是单纯地表达现实,而是观察体悟过物象世界后,内心逐渐形成一种理想状态,再用已掌握的材料将其充分表现的过程。通俗来讲,就是艺术来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我的作品虽是以油画技法展现东方山水韵致,但描绘的既不是太行山也不是黄山,既不现实也不抽象,而是画家心目中的、艺术意义上的山脉。

 □记:您之前是否有过山水画创作的功底?
 □李:“东西结合”要在传统上下足功夫。我翻阅过大量古代山水作品,作为借鉴古人智慧和学习的手段。但是,“功底”不能从表面上理解,比如自小学习国画等。我们是中国人,出生时就已经带有中华民族传统的血脉,这是不用刻意去学,看不见、摸不到、却客观存在的。到了一定年纪,随着创作境界的不断提升,我们会有主动弘扬这种传统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至今、不断向前发展靠的就是这种自觉性。

意念山水

 □记:那您是何时开始尝试这种“东西结合”创作的?
 □李:这种尝试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的,之前是以印象主义、表现主义风格的创作为主。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时,我进一步深入研究东方文化,感悟古人艺术精髓,并画了一百二十张用自我语言表现历代山水名作的作品。同时,这种东西结合风格的确立也吸收了不少敦煌壁画的元素。可以说,这种创新不是凭空得来,也不是完全照搬。在平时的创作中,我亦会不断地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喜欢用心去感受自然、感受真实世界。每次沂蒙山、黄山、泰山写生归来后,都要结合内心感触,表达出意念中的山水。
 □记:从画中可以看出,您受道教影响较为深刻。
 □李:是的,道教有许多道理是与艺术共通的。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创作也可分为这样几个步骤:一是艺由物生,我们生活于一个充满物质实体的世界里,首先要会观察身边事物;二是艺由心生,用心感悟生活后会产生新的艺术感触。经历了一、二阶段后,才能进入艺术的第三个层次:技法娴熟、意气充沛,画作发乎于心,止乎于笔。自然、传统、个人特色得到充分融合,表达更为深切,艺术浑然天成。
  这个时候,绘画使用的材料就显得不重要了,因为作品要传达一种心灵的感受,工具技法只起到为我所用、信手拈来的媒介作用。歌唱家能通过不同的歌声打动人,画家就能尽其掌握的材料,使画面不分国画、油画,统一为魅力无穷的艺术,将内心感触这种不可见之物变为可见的真实。

接过父辈的旗帜

 □记:您的父亲李广元也是位油画家,他对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李:父亲给我的感受主要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和真正艺术家的内在精神。他既赋予我一些血脉相传的艺术细胞,也让我懂得了艺术者的责任感。他是我的老师,却从来没有教过我太过具体的知识,像如何画鱼,如何画山等。我通过观察父辈的行事作为,学会了观察世界的方式。当然,我们不能去盲目崇拜前辈,而要在尊重的前提下继承其精神内涵,接过父辈的旗帜。中国人是讲究“大象”的,如果学生画的太像自己的老师,就是一种“小象”的表现,是与东方精神不符的。
 □记:您对今后创作方向有着怎样的设想?
 □李:自从学习艺术以来,我一直在潜意识中构思着自己未来画面的模样,并在此方向上不断探索着。艺术之路永无止境,我仍然会追求立足传统、时刻保持历史责任感上的发展和提高。我不会强求今后艺术面貌的发展变化程度,只希望画面会始终表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真实感。我很有信心能够达到这种理想状态! (东野升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