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除了春联,年味里还少了啥
  • 2011年12月23日  作者:
  • 【PDF版】
■凌文秀
  本报联合聊城市文广新局、聊城市楹联学会主办的“寻找水城过年老民俗暨原创春联征集大赛”,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两天时间已征集了近200副春联。(今日齐鲁晚报C04版)
  贴春联是我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已沿袭了上千年。如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会写春联、热衷写春联的人越来越少了,会写毛笔字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记得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贴春联,大部分是主人自己手写,不管字写的好不好看,贴在大门上,图的是红红火火的很喜庆。这几年,贴春联的少了,手写春联更是难觅,往往是银行、通讯公司为了宣传,印刷了内容千篇一律的春联,免费送给市民。
  很多人感慨,现在大多数人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与传统的年相比,现在又岂止少了手写春联呢?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曾经这首朗朗上口的童谣,蕴藏了多少人儿时过年的回忆?
  小时候,每到过年,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过年就会有新衣穿、有水饺吃、有鞭炮放,还有压岁钱现在这些东西轻而易得,想什么时候要都能得到,不用再熬到过年了。难道是因为得到得太容易,所以人们不再觉得有味道?
  传统年味越来越淡,很多文化元素正在消失。木版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府区和阳谷县都有人掌握这门技艺,但因为社会需求量逐年减少面临失传,这也是很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的困境。
  12月25日就进了腊月门,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在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同时,我们多么希望找回渐行渐远的年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