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05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赵振梅 今年入春以来,学雷锋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忽然想起老伴于1995年到1996年期间曾写过三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题目分别是《车上没有让座的》、《车上仍没让座的》、《车上有个让座的》。三篇文章都是批评那时的年轻人,上车时抢座,坐下就稳如泰山,即使有老人站在跟前,也熟视无睹或扭脸别视。苦口婆心,义正词严,道理嘎巴嘎巴响,结果正如所料:“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 应该说跟这种不让座的不良风气多少也有些关系,我在退休以后,一般情况不坐公共汽车,而是以自行车代步。从去年开始,感到骑车不加力了,而且年过七旬,乘公交享受优待,再出门时,一般情况就坐公共汽车了。老实说,我真没有想到,今日车上风气已大变。那是一天下午,我要去较远的一处商店购物。一边走,抬头一看,停车点上刚有辆车停下,人们正排队上车。于是我抬腿小跑。眼见汽车发动,我才放慢脚步,心想也不必慌张,赶下一趟吧。汽车慢慢开到我跟前,居然停了下来,车门打开了,司机点头示意让我上车。心里不由赞许:这位司机同志真好。 上了车后,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同学立即站起身来让座,嘴里还甜甜地说“奶奶您请坐”。我心里话:今天不光遇上了好司机,还遇上了好孩子。坐了几站以后,再停车我该下了,就提前走向车门,身靠附近车座的椅背外侧站立。有人拍我的后背,我转过身来,“大姨,您坐。”一个一看就让人喜欢的小伙子指着身边的一个座位对我说道。我心里又想:今天运气真好,一再遇见好人。格外感到高兴是不用说了,同时又不由得琢磨:运气好是偶然性,偶然性是一过性,一过性过去就没了。所以,也没有多么往心里去。 在尔后的日子里,我很快发现,时下在济南市的公交车上,情况跟当年老伴文章里写的已迥异:只要人多座少,就总有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有的年轻人一见有老年人上车,早早地就起身离开座位,连声“谢谢”也不用老年人说了。总而言之,让座已是公交车上司空见惯的普遍现象,换言之即蔚然成风了。我之上述“偶然性”云云,只能说明我认识滞后罢了。不让座的情况当然也不能说绝对没有。有一次我上车后,一个小伙子看了我一眼,就没给让座。现在我想,人家不让座很可能有不让的原因,譬如身体不适。反过来说,就算小伙子没有任何不让的原因,终究也仅是个例。这样的个例,同十六七年前老伴所写“车上有个让座的”的那种个例,一反一正,不可同日而语了。 年轻人迈向文明的脚步走在了我认识的前头。我为我的认知落后感到抱歉,更为年轻人的成长感到欣慰。抱歉欣慰之余,我愿借报纸一角,把我的感触对年轻人诉说,然后,深深地向年轻人鞠一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