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心之火
  • 2012年05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作者:罗伯特·克洛斯 翻译:吕广英
  这是缅因州的一个寒冷冬日,深蓝色的天空下,松树枝头堆着的白雪如同一朵朵花,无比美丽。如果不是刺骨的严寒,我更愿意投入户外的美景中。实际上,在全年最冷的日子里,我通常只在非常必要时才外出:购买食品、铲雪或者给火炉劈柴。但我15岁的儿子安东却是另一番景况。
  现在是早上7点,我在温暖的厨房里,站在窗前,手里捧着一杯热茶,凝望安东在昏暗、寒冷的清晨费力地迈着脚步去上学。比起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在睡意正浓时把自己从床上拽起来更加非凡的,是他的装束:一条短裤、一件T恤。我看了一眼温度计,华氏20度(约等于摄氏零下7度),真的非凡。
  一位好心的邻居曾责备我不应该“让”儿子在冷天出门时穿得太少,但是安东一直如此。记得在他5岁时的冬天,他曾赤着脚穿过雪地、跑到湖边,一个猛子便扎进冰冷的湖水里,他似乎一点都不感觉冷。因此我想,也许不是我这个母亲不精心,只是他足够强壮。
  当然,在以前,我的做法是冲动地用羊毛大衣、双层袜子、围巾和手套把他包裹到窒息的程度,那使他感觉不舒服且恼火。考虑到养育一个孩子所要面临的其他更为复杂的状况和挑战,我很快学会了放弃这样的关心。无论我感觉多么冷,我只是默默看着他我行我素地穿上胶底运动鞋,忍耐寒冷不发一言。
  之后,有一天,我的忍耐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记得那天早晨我醒得很早,听见怒号了一夜的大风还未停息,我们老旧的木质结构的房子连接处吱呀作响,好似波涛起伏的大海上一只摇摆不定的小船。
  我从床上爬起来望了望窗外,看见一阵强风裹挟着雪花经过窗户。火炉里的柴已经在夜间燃尽,我穿上厚衣服、套上硬靴子、做好走进雪里去柴堆再抱一些柴的准备。但是,爬出温暖的被窝,是我最不愿意做的事情。
  我正在挣扎之际,听见了一声异响。一种劈木头的“咔嚓”声穿透了风的呜鸣声和房子的吱呀声传了进来,没间隔太久,又是一声“咔嚓!”我躺回床上,仔细聆听这确凿的、有节奏的劈木头声。
  “咔嚓!”
  现在,连室内的寒冷也无法抑制我的好奇。我起床,走到窗前,在那里,在一根根的木头中间,穿着T恤、戴着工作手套的是我的儿子安东,在用我教给他的方式娴熟地劈柴,他的口中呼出团团的白雾,手里的斧头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利落地把一根木头劈成两半。
  原来,这个不愿意穿厚衣服和袜子的男孩,在天刚蒙蒙亮时,自愿地在劈木头。不一会儿,我听到他返回房子,把木头倒进火炉旁的箱子中,重新生起火。做完这一切后,他又默默回到被窝里。
  我的第一个想法,是跑过去向他说感谢,但我没那样做。因为,有一些神奇的魔力不应该被道破。
  我知道,是他天性中美好的、爱的因子促使他去做,而他的不怕寒冷又允许它这么做。我想,在成长的道路上,他已经到达另一个里程碑:无需被要求,便能意识到包括父母在内的他人的需要,并主动担承。
  真的非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