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面对非典
灾难来临,她们冲在前面
本报记者马辉
  • 2012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张晓荣护士正在为患者进行护理。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司继媛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护士长张晓荣
  在抗震救灾、抗击非典的特殊战场,她们始终奋战在救死扶伤第一线,用自己的躯体和行动去挽救一个个受伤的生命,用爱为患者驱赶病痛和忧伤。她们虽然身在不同的战场,但都在用行动履行着救人的天职。7日,记者走进了这群可爱的“白衣天使”。
  抗震救灾
陪护艾滋病人24小时

  4日上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病房大楼的7楼,脊柱外科护士长张晓荣像往常一样在病房里忙碌着,在患有腰椎疾病的患者唐先生那里,张晓荣一边询问着病人的病情,一边伸过去手,帮助病人进行恢复训练。在触摸完病人的双脚及臀部后,张晓荣用速干洗手液处理一下,又去往下一个病房。
  对于4年前的汶川,参与医务救援的张晓荣,还只是一名年仅25岁的小女生。“我是24日进入汶川地震灾区的,由于情况紧急,我随身携带的一个包里,除了身份证、几件衣服和几百元现金,什么都没带。”张晓荣说,在这支派往灾区的医疗小分队中,她是济宁唯一的一名女护士。
  当时去到灾区,吃、住等各方面条件都十分恶劣。最让张晓荣难忘的,是那些她参与救治过的病人。“劫后余生,每个人的脸上都格外镇定。”张晓荣说,记得有一位艾滋病患者,同时患有肾衰竭,为了让他能够活下去,她给这名患者上了特护,打针、喂药甚至喂饭,整整照顾了他24个小时。
  “那段时间,在那样一种氛围中,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通过自己的力量,给经历灾难的人以生的希望。”
  一个月后,待下一个医疗援助队赶到,张晓荣可以回去了。张晓荣说,从汶川震区回来已经4年时间了,现在她一直在一线做护士,但是在她眼中,工作之初对这份职业的怨言没有了,她明白,这份被称作“白衣天使”的职业,她要从事一辈子,她愿意用自己的付出,换来更多患者的微笑。
抗击非典
也曾担心自己被传染

  “急诊科的护士都是多面手,日常要应对各种急症患者,由于病情种类多,基本上什么样的病都见过。”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司继媛告诉记者。
  今年37岁的司继媛可谓是一名资深的护士了,从1994年毕业后,便一直呆在急诊科。司继媛说,急诊科就是医护战场的一线,无论是白天还是凌晨,凡是送到急诊科的患者,都是命悬一线的人,必须要谨小慎微又不失冷静地去应对,稍不留神,可能就会危及生命。
  在2003年,正是非典施虐的年代,为了应对非典,医院专门设立了发烧门诊和发烧病房,而作为急诊科护士的司继媛也被派到了这里。“当时家里非常紧张,但好在都很支持。”司继媛说,他们当时真是全副武装,里面穿着隔离衣,外边穿着猴服,外边还套着手术衣,真是里三层外三层。为了尽量不上厕所,连水都不敢喝。
  “那段时间,遇到体温稍高的患者,我们就高度紧张。感觉自己的岗位虽然很平凡,做的事情却十分伟大。”司继媛说,用自己的躯体筑起一道长城,为了换来更多的人的健康,看似平静,实际上却暗藏风险。
  非典危机最终过去了,司继媛又回到了急诊科里。“现在的护士不只是打针、送药,还要掌握各种急救设备,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司继媛对记者说,回头看看,自己做护士已经18个年头了,自己救治过的患者也记不清有多少了,虽然护士这个行业很辛苦,但是用自己的真心换来别人的尊重,感觉也挺踏实的。“我为我的职业感到自豪,我愿意一直做一名护士,直到退休。”司继媛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