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次去现场就像在“打仗”
和死神赛跑的120急救天使
文/片本报记者范少伟
  • 2012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医护人士在急救过程中。范少伟 摄
  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副护士长孟童
  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护士杜佩佩
  接到指令
一分钟就得发动车辆

  6日11点35分,听到济宁市120调度中心的派单警报响起后,正要喝水的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护士张海燕立即跑上车,11点36分,急救车辆出发。派单上显示济宁城区老银座西门发生打架事件,一孕妇被打伤。因为城区琵琶山路正在修路,车辆不能通行,只能通过英华路驶向太白楼路,因为道路拥堵,两分钟的路程用了六七分钟。路上,张海燕的手机突然响起,一看是家里的电话,她直接挂断了。“快到现场了,忙完再给家里打过去。”
  11点45分,到达事发现场。过马路时,因为两人发生口角,一男子将一孕妇打伤在地,张海燕与医生一起,把孕妇抬上担架。为孕妇打上点滴后,张海燕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她的手,另一只手轻柔她的肩膀,让她放松。“没关系,我们已经到了,马上就会把你送到医院,放松,别紧张,闭上嘴用鼻子呼吸。”短短的几句话轻柔有力,让跟车家属心里放松了很多。
  11点54分,孕妇到达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后转到急救科,由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整个出车过程19分钟。“这位病人的家属还算比较冷静,往常出现紧急情况,有些家属特别暴燥,对医生护士打骂的情况也很常见。”张海燕说,因为是病人家属,这种情况下,他们也很理解家属的心情,还是会尽量安慰他们。
一天不到急救中心
心里就不踏实

  张海燕工作了五年时间,已经有很多经验。而同事张青青刚工作一年,自己也刚适应这种脑中时刻紧绷一根弦的工作节奏。
  “原来在诊所工作,时间很固定,自从在医院急诊科工作后,回家的时间早晚就不好说了。”张青青说,孩子2岁了,而一年前刚到急救中心上班时,孩子才一岁。“以前都是自己照顾孩子,但工作后开始24小时上班,有时一连上个几天几夜,回到家孩子都只让爷爷奶奶或者爸爸抱,自己心里特别难受。”
  “时间长了就好了,刚开始,几天见不到孩子,想的直掉泪,后来孩子好像也理解我了。”张青青说,每次上班前,孩子总是挥手说“妈妈再见,妈妈工作比较忙,爷爷奶奶看着我就好了。”孩子说这些时,张青青心里也酸酸的。
  在急诊科的护士都耽误找对像了哦!杜佩佩笑着说,朋友给她介绍对像,她推了三个星期还没有见面。“什么时候下班不好说,有时出现场,本该六点下班的也可能拖到晚上十一点左右。一些人听说我们经常上夜班后就直接拒绝了。”
  “一天不到急救中心,心里就不踏实,即使周六周天不上班,也会到医院看看有没有突发情况。”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副护士长孟童说,急救中心遇到的都是突出情况,有时病人病情很重或者抢救不成功死亡的,家属不能接受事实,说话比较难听或者在办公室里大吵大闹的情况很常见。“没办法和他们讲道理,失去亲人的痛苦是我们无法理解的。”谈到工作中遇到的难处时,孟童这样说,只能理解、忍让、包容并且全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救护警报响起,不管是在接电话还是吃饭,放下手中所有事情立刻奔赴现场。面对突发疾病或意外受伤的病人,他们总是用娴熟的手法为病人减轻痛苦。抛下孩子,日夜坚守在急救中心是常有的事,接到任务立即执行,没有任何抱怨和拖延,因为他们知道,短短的一分钟也许就会把病人从死亡的边界上拉回来。7日,记者在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看到了这群可敬可爱的“战士”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