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住城市的根,融入城市的魂”
20名专家“把脉”潍坊历史传承
  • 2012年05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5月20日讯(记者 韩杰杰)17日,20位文史专家、教授齐聚齐鲁文化古玩城,以“留住城市的根,融入城市的魂”为主题举行了一期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论坛,就潍坊城市化浪潮中的历史文化传承问题建言献策。
  17日上午8点半,别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论坛在齐鲁文化古玩城举行。该论坛以“留住城市的根,融入城市的魂”为主题,邀请20位文史专家、教授、爱好者就潍坊城市化浪潮中该如何传承、发展历史文化进行探讨。
参加论坛的人士年龄多半在60岁以上,年岁最高的已82岁,在业内都较有发言权,有的出过10几本著作,有的从事文史研究数十年。 
  在不少文史学家看来,近些年,潍坊文史挖掘、传承越来越受重视,但是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够。于家干认为,留住潍坊的根,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阚龙山提出历史文化传承,社会引导少不了,必要的时候,潍坊文史可以编做课程进学校。李秋之则提出,历史文化传承,不应只由民间来做,也需要企业参与进来。 
  会议最后,齐鲁文化古玩城艺术总监唐朝提议,为将论坛继续做下去,给文史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倡议成立潍坊历史文化研究沙龙。他说,对于文史,老人喜欢的多,年轻人知晓的少,若成立沙龙,爱好者可以定期组织会议进行交流,同时也可以开设历史大讲堂,让更多人了解潍坊的历史文化,进而喜欢,保护。在与会者的口头同意下,该沙龙成立,并定下下一期的主题为“探讨古建筑保护和传承”。 
阚龙山: 文化要传承,精神更要传承
  阚龙山说,前一阵有件事情让他感触颇深。他女儿买了套家具,用了没多久就出现了脱皮、掉螺丝的问题。
  “历史上,潍坊的木器、木工是以质量好、做工细致而闻名的。”他说,记得早时候的家具都是囫囵的一个,利用凹凸槽插起来,一个钉子都不使,用上百八十年没有问题。现在的一些家具,好看倒是好看,就是不耐用。“传承历史文化很重要,同样重要的还要将那个时代好的技艺和精神传承下来。”
付生: 城市开发要有文化担当
  付生说,这些年他亲眼目睹了很多古建筑的拆除工作,如白浪河上的小石桥拆除。
  他说,因为觉得很可惜,当时他跟有关部门反映过多次,希望能保留下小石桥,但最终也没能留住,很可惜。还有一些老建筑,因为开发,最终遭到破坏。
  他认为,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并不违背,相反,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浓厚了,有历史积淀了,对该地区的城市建设还是有好处的。在他看来,一座城市必须要有文化梦想,城市开发要有文化担当。  
张黎明: 历史容不得杂质
  张黎明提出,文史资料和民间的一些传说、谚语故事要分开。文史资料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历史容不得杂质。 
  前一阵,他拿到一本历史材料,发现封面上拍的是奎文门,却标明是潍坊门,让他很纳闷:历史上没有潍坊门这个称呼啊。最终,他致电相关部门,将这个错误进行了改正。
  他说,专家们、编委们出版刊物时,要再三审查、论证,刊物发表后,发现错误也不要掖着藏着,要及时改正。这样,历史才能真实地传承下去。
徐靖国: 文史应让实物来证明
  徐靖国说,潍坊民间尚有大量的地方史料有待挖掘。 
  瓷器、玉器、字画等等,这些传统的收藏品,人人都知道有升值空间,都在珍藏或流通,而许多记载,厘正历史的一本书或一片纸,却不被重视,现在一些方志、史料中错误百出,为什么?就是不见实物,以讹传讹。全凭传说或老人的记忆,这样写下的历史不够准确,历史还是要让事实来证明。事实在哪里?白纸黑字,在第一手资料里。所以说,考证历史,文史资料收集工作很重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