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旱意识强果园长势旺
  • 2012年06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更多
  9日上午,莒县中楼镇河峪村,布置水管的村民。 本报记者 冷炳豪 摄
  本报记者 李玉涛 化玉军 彭彦伟
    在东港区河山镇林前村,村民的主要抗旱措施就是打井,据村村委一名窦姓工作人员说:“我们现在正在村南头修建水渠,可以通过三道截留确保村南边大约四百多亩果园的浇灌。”他说,水渠长约有500多米,宽约有9米。19日上午,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水渠的两岸已经基本修好。“干了快一个月了,再过几天就能干完。”现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
  “这个水渠不光能截留蓄水,在汛期也能排水防涝,大旱就会有大涝。”窦先生说,村委在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了这一点,村里的排水沟都与水渠相通,汛期能迅速排水。
  窦先生说,该村的露天水源非常少,只有村南头的一条小河和村西头的一个水库,而这个水库并不缺水,未来将成为引水灌溉的一个重要蓄水池。
  “村西边有道排水渠,跟南边的水渠连着,我们还打算在西边再修一道水渠。”他说,要是一直不下雨,他们就会从村北侧的河山河里抽水引到村西头的水库里,再放水到水渠里,引到村南,这样村南的四百余亩果园就不愁灌溉了。
  他还介绍说,去年苹果遭遇干旱时,村委引导村民在地头挖井,自治自救。
  “我们村的地势比较平,地下水很充足,今年这么旱,家家的井里基本都还有水,果园还没怎么旱着。”他说,现在村民已经有了这种抗旱意识,也舍得去打井。
  19日中午12点,骄阳似火,记者看到,在太阳的炙烤下,村民菜园里种的玉米或土豆的的叶子都蔫了,有些甚至已经枯死。在窦先生的带领下,记者围着村庄查看了该村的果园,几乎每个果园的地面都还是湿的,果树却长势很好。
  “基本都能浇上水,现在是先保果树,村民自己种的花生、玉米都不怎么管了,你看这么嫩的树梢,中午头一点不蔫。”窦先生说。
  记者从河山镇党委了解到,苹果是该镇的主要经济作物,全镇共有1.4万亩。“今年镇上统一管理各村的水库,统一放水,尽量利用好水源,别浪费了,还加固了水坝,组织抗旱。”镇党委一名工作人员说,今年窦家官庄村修了1000米长的水渠,大暖帐村修了一条拦截坝,汪家官庄村投资七八万打了一眼大水井,供全村灌溉用。
  岚山区后村镇宅科二村袁兆西告诉记者,他们一般都是雇人浇地,一般一亩地要浇一小时,一小时要花70元钱。“浇了也顶不了三五天,很快就干了。”但是,他也表示,就算干得很快也要浇水。
  “让别人浇地太贵了。”为了能省点钱,村民袁安华的媳妇不得不选择用自家的喷灌机浇地,她拿着喷管,站在地中央,冒着烈日,不停地左右喷水。
  “我们这附近有四个水库,有两个已经基本干了,这个水库今天基本就能抽干。”正在浇地的莒县中楼镇河峪村柳兴台说。相同的情况出现在寨里河镇牛家沟子村,刘兰美介绍,之前村里为抗旱建造的小塘坝都已经干涸,只有几个稍微大点的水库还有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