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汨罗江边寻残梦
  • 2012年06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更多
□孙守名
  又是一年端午节,自然让我想起汨罗江畔的玉笥山,想到三闾大夫投江的河伯潭。其实,我没有到过汨罗江,也从未泛舟于洞庭湖,虽然神往已久。可我在断断续续的残梦中,曾无数次梦到过披发行吟泽畔的屈原。
  屈原是一座丰碑,他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并不单纯是因为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发自内心的那些咏叹汇聚成一篇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在《诗经》之后闪烁着五彩光华,照耀着华夏的天空。凝聚着无数心血的《离骚》字字含泪、句句泣血,读来令人肝肠寸断。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不乏皇皇巨著,亦有精巧短制,试想哪一部作品堪与《离骚》相比?
  屈原是一种精神。在战国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他想在楚国施展开自己经天纬地的才华和济世救国的理想抱负。曾经,他也是楚怀王的心腹和股肱之臣,那时,他太兴奋了,以至于把整个楚国的天空看得群星璀璨。他以为,只要忠君,只要爱国,他就永远可以立于楚国的朝堂,站在楚王的身边,面对大好河山,实现自己的雄才大略。然而听惯了甜言蜜语的楚王哪里会听逆耳忠言,龙颜大怒后,灾难自然会降临到屈原的身上。
  流放的屈原对楚王仍然抱着幻想,幻想楚国能在危难之际转危为安,幻想着楚王能在沉沉的酣梦中想到自己,幻想自己能站在伤痕累累的楚国朝堂再次力挽狂澜……然而,这只是黎明前的残梦,浓重的黑暗后还是黑暗,佞臣当道的楚国没有曙光,没有一丝希望。
  风景秀丽的玉笥山,碧水荡漾的洞庭湖,悠悠的岁月,焦虑的心境,此时的屈原正在痛苦和忧虑中挣扎。伴随着震天动地的呐喊,摇摇欲坠的楚国已是风烛残年。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流着眼泪,恍恍惚惚地行走到汨罗江畔,昏昏沉沉中投入那片澄澈莹碧的水面。
  屈原选择了以身许国,那是怎样的一种悲苦和无奈!生在楚国,他注定要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磨难。今天,我们到底该把悲愤的矛头指向谁?是昏庸无能的楚王,还是上官大夫、令尹子兰?一个国家,如果既有昏君,也有佞臣,那真是百姓无穷的灾难。偏偏楚国两者俱全,纵使屈原能有通天的本领,也只能在夹缝中生存,最终落得悲剧的下场。
  行吟中的屈子容颜憔悴,心如死灰。在江畔,他无数次地思索着国家的命运。经受不住绝望的折磨,选择死是唯一的出路。与其行尸走肉般地生,不如轰轰烈烈地死。生,要伟大;死,也要得其所。这就是一种高贵的品格,这种精神可与天地并存,可与日月争辉。
  屈原的死没有任何的诗意,不像醉酒的李白失足于水中,怀抱明月而终;不像才华横溢的王勃,一不留神沉入江中,惊悸而死;也不像忧心忡忡的贾谊,因梁王堕马,抑郁而终。屈原本可以有另外的选择,沿着老子和庄子的路,消失在莽莽苍苍的丛林间,与奔跑于山间的麋鹿为伍,与诗意的清风明月相伴,饮甘露,食松果,泛舟洞庭,钓竿一甩,钓那些愿意上钩的鱼儿。他还可以转身而回,在上官大夫、令尹子兰面前极尽吹捧谄媚之能事,那样,楚王也会伸出友爱的双手热烈欢迎他重新回到身边。可屈原,铮铮铁骨立于天地间,他不媚俗,不从众,宁愿一朝离世,也决不向权贵低头。他的高贵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灵魂中最震撼人心之处毫无保留地呈献给世人,代代流传,永照千古,让我们只能仰视这种精神和品格。
  我没有到过翠竹掩映着的玉笥山,也没有到过碧波荡漾、千帆竞发的洞庭湖,但在我断断续续的梦中时时浮现出披发行吟、憔悴幽思的屈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