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童年里,奢侈的红枣粽子米饭
  • 2012年06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更多
  在北方,相比中秋节、甚至清明节,端午节好像都少了那么些人气。而自打我儿时那会,便一直如此。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老潍坊人,生在六十年代,长在白浪河畔,却也甚少感受到端午节、赛龙舟那般的南方端午氛围。
  小时候,由于家里买不起粽子,大街上也无粽子可买。因而,每每到了端午节这一天,母亲总会在一个大锅里铺上一些荷叶,把大米放在荷叶上蒸,有时候还会在大米上按上一些好不容易得来的红枣,蒸一锅粽子米饭吃。而这在六七十年代的北方节日中,其实也算是过得比较隆重的。因为当时在计划供应时代,一个粮本也就能换回十斤大米,而且换回大米,也就意味着别的粮食少了,因而大米常常拿来熬稀饭吃,米饭可能一年都吃不到。所以,能在端午节那天,吃顿带有红枣的粽子米饭,那绝对是也算上相当奢侈的了。
  除此之外,每当到了端午节,家里大人也会托老家农村的亲戚带些艾蒿过来,或是挂在门口,或是放在坑席子下面,或是别在耳朵后头,有的时候,母亲还会把艾蒿绣在荷包里,挂在小孩身上,可那时候,我只是觉得那种长得奇奇怪怪的植物味道更是十分让人厌烦,很不喜欢。而在小时的记忆中,我从未见过大人们口中的龙舟赛,更多时候,也是三三两两的孩子去白浪河边游泳、嬉戏、放放风筝而已。
  到了八十年代那会,一些饭店里开始有粽子卖了,个头很大,却只要1毛钱。但粽子真正开始大范围普及,好像是九十年代的事了。因而,在很大的意义上,北方人的端午节更好像是粽子节了,却也平平淡淡,少了南方端午的韵味。
  只记得,在我上班以后连续很多年,一些协会开始在白浪河畔投放各种鱼,组织钓鱼比赛。而真正印象深刻的,也还是1997年白浪河里举办的那次龙舟赛。
  上班之后,我从白浪河边搬了家,但那时周末仍然时不时的带着女儿回白浪河边玩一下。1997年的那个周末,正好赶上了龙舟赛。那时在通济门小石桥边上,一只只黄颜色的龙舟,围观的市民一层叠着一层,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参赛的人员好像更多的是企业员工,而在后来,这样的龙舟赛也越来越少了。
高新敬老院 付生
本报记者 董惠 整理 

  1997年端午节时,付生的女儿在龙舟赛前留下的记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