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目师华山寻奥境
  • 2012年06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直到现在,想到华山,晃悠在眼前的还是王履的《华山图》……
  元朝的背影远去了,大明王朝大步走来。
  隐逸的文人雅士纷纷走出山林,抬头望望天空,舒展一下筋骨,准备做一些新的事情了。   
  朝代的更迭,似乎必然伴随着画风的转变。愤然于元代园囿日久的他们,不再是一味的萧散野逸,不再是一味的淡雅澄静,久违了的马远、夏圭“大斧劈”迎面而来。 
  山水写意的情致,并不能遮蔽写实的壮美,明初的画家们,开始领悟到“师造化”的真谛,他们有意无意地把目光越过元代,仰望宋人山水的高耸与邈远。
  王履,字道安,又号抱独老人,是一位中国绘画史上虽多少有些寂寞,但不可或缺的重要画家。在元明之交的画风转型期,有着昭示绘画演化方向的特殊意义。
  其实,王履早年并非画家,而是一位富有学养的医生,行医之余,博览群书,精研绘事。洪武初年,他采药到了华山,冒险登华山绝顶,以纸笔自随,遇胜写景,得四十余图。游山归来后,又反复斟酌,几易其稿,半年后完成了《华山图》画册的创作。《华山图》图册共六十六开,其中,画四十开,记八开,题诗加自跋十四开,再现了华山“秀拔之神,雄特之观”及石骨坚凝的特质,并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打开图册,仿佛走进了西岳华山:重冈叠岭,深涧奔泉,巨石巉岩,虬松逸树——图册中大量的画面,着力突出了华山的奇崛与险峻。同时,兼顾了华山巍然神秀的其他景致,或高峻,或幽静,或深邃,或巍峨,都有着让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有的图页,还记叙了旅途的活动场景,抒写画家酣畅的游兴。作为一组以写实、造形为致力重点的绘画作品,王履在画面上既具体而细微地刻画了华山的峻拔气势,又运用云雾烟水的虚幻效果加以映衬和烘托,就有了虚实相生、景少意深的意境之美。
  不是院体的专业画家,也就少了章法的拘束。《华山图》中,王履的山石,多以浓重墨笔勾勒,简括到似乎仅剩轮廓线,但山石的敦实硬朗尽显笔端。略施淡墨的小斧劈皴,疏松而劲健,连擦带染,醒出石的结构和层次。王履一般不作丛树,只在石之折转处加丛点以示木叶,松树则来自马远的画风,秀逸挺拔。王履的笔墨是独到的,虽然那些刚硬挺拔的线条、疏密有致的皴法,都可以看到马远、夏圭的印记,然而,《华山图》整体的面貌,更强调了写实,一景一物,都来自具体可感的物体,绝非“一角半边”的宋人图式。王履画的,是自己眼里的华山,他,发出了著名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绘画声音。
  多么壮美的华山,或秀挺于蓝天,或出没于云海。想当初,王履一定是经历了路途的风风雨雨,才看透了山里的风云变幻,也一定是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才把华山的山水之胜,用册页的形式生动再现出来。而他想不到的是,这些在他看来更多是纪行畅怀的图册,会成为享誉画史的山水游观佳构。
  前些年的春天,有朋友邀我去爬华山,遗憾忙于事务未能成行。后来,友人把在华山拍的一大沓照片拿来给我看,不得不慨叹,现代数码技术把华山的景物纤毫毕现地记录下来,也算精美,也算专业,但不知何故,总感觉照片里的华山少了些什么。直到现在,想到华山,晃悠在眼前的还是王履的《华山图》,那一页页用笔墨皴擦渲染出来的画面,虽然在岁月流逝里早已泛黄,但感觉比之机器出来的照片更有生气,更可以养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