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中国体育的批评说明言论禁忌少了
  • 2012年08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这些声音展示了我们社会的内在活力,至少说明在这一领域的言论禁忌少了,社会宽容度增加了,包容性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本报评论员 闫杰

  本届奥运会开幕以来,中国代表团高歌猛进,在一片叫好声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国内舆论的评价明显呈现多样化。
  到目前为止,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比较,二是对奥运会参赛选手选拔机制的质疑,三是对“唯金牌是瞻”的指责。
  7月28日凌晨,无数中国人熬夜观看了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网络上随后涌现出大量“对比式”的评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躺着也中枪”,其中不乏“各有千秋”的理性声音,但也充斥着大量称赞英国办奥运“文明程度不同于暴发户”、“就算你是四大文明古国,也达不到人家所谓的文明”的声音。
  53公斤级举重选手周俊的失利更是点燃了人们对奥运参赛选手选拔机制的质疑,有媒体直指,选拔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平衡”不仅毁了周俊,也违背了“公平选拔”的原则,是当下中国体育界无法根除的“政绩只与金牌挂钩”陈腐观念的真实反映。
  吴景彪夺得银牌后,面对记者采访泣不成声:“我有愧于祖国,对不起大家!”一位银牌得主,本应被当做英雄,却谢罪于赛场之外,这是何其惨烈的一种状态。而到了昨天,中国羽毛球女双选手更因“消极比赛”被取消奥运会资格,输球又输人。这一切都让国人对“唯金牌是瞻”的奥运战略产生了质疑,这从“国务院发的贺电上没有喻丹的名字”这样一条不符合事实的微博竟然被转发超过10万次就可以看出。
  各种不同声音的出现不是坏事,这些声音展示了我们社会的内在活力,至少说明在这一领域的言论禁忌少了,社会宽容度增加了,包容性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很可能蕴藏着体育事业改革的驱动力。
  回头看,这些质疑的声音并非一夜之间冒出来的。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还拿到了金牌第一,从此我们有了谈论全民体育的底气。大家突然发现,金牌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除了金牌第一,我们还需要其他的第一,比如免费公共体育设施第一、公共健康教育第一、健康水平第一,等等。可以说,2008年是中国竞技体育的顶点,也是竞技体育向全民体育观念演进的转折点。
  有了这样一个背景,再加上世界对强大中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四年后的今天,中国代表团一些原本“天经地义”的做法遭到指责也就再正常不过了。有些看法,比如把伦敦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进行硬性比较,甚至厚此薄彼,确实偏激,但公众对选手选拔机制和“金牌战略”做过头的质疑还是值得体育主管部门深思的。
  没有人否认,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多得几枚金牌是很自豪、很兴奋的事情,只是,针对本届奥运会发出的各种声音表明,体育改革拖不起也等不起了。体育领域不是孤立于当代中国变革版图的孤岛,那些质疑的声音乃至不同的意见应该得到倾听,以求取最大限度的共识,为体育领域的改革凝心聚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