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或许在“大雨一场、积水一城”面前,怎样的解释都是枉然
尴尬的“里子”
  • 2012年08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苗圃三路的徐先生指着去年下雨时没过的门槛。
  这里的雨篦子已经“老了”。
本报记者 董惠 秦昕
  跟国内多数城市一样,潍坊的下水道也挺“尴尬”。去年的多次降雨,让城区多路段大面积积水。防汛中相关部门在使劲,但也多少有些被动和无奈。
  要想主动,未来城建里除去高楼大厦这些地上工程外,地下管网这些“里子”也该好好对待了。
  “历史遗留”问题
  在潍城区苗圃三路上,徐先生有一家铺子,从事纸业批发。店已经开了十多年,徐先生清楚地记得:“一到下雨街上就淹了,店门口常年得备有沙袋。”
  他家就住在苗圃三路上,一住就是三十多年。“从住进来,这条路就是这样,一下雨就漫水。”在徐先生的记忆力,这里只要下一个小时的大雨,必定会淹。这条路上的水总也排不出去。
  苗圃三路地势较低。徐先生告诉记者,为了防止东风西街的雨水发生倒灌,苗圃三路与东风西街交叉口设置了一道宽约1米、长约4米的水泥坡道。
  在路口,他指着路边一棵绑着红绳的树告诉记者,每逢下大雨,绳子就会被拉起来,把路“封了”。“只要汽车通过了,雨水就会逾过来,店里的东西湿的更多了。”为了不让更多的水进入店内,苗圃三路上的店主就把两头路口全都封起来。
  来到西关街道街办,街办城管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苗圃社区已被列为城区棚户区,这个社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建设年代久,它的排水管网已经老化。虽进行了维修,但排放能量无法改变。
  苗圃三路积水问题主要来自于东风西街。相比东风西街,苗圃二路低40厘米,苗圃三路低60厘米,苗圃四路低80厘米,一遇大雨,易发生倒灌,只能通过排水泵往排水管网内排水。
  西关街道成立了专门的防汛排查队伍。遇到雨情,他们就进行巡逻,一旦发生汛情,要及时上报街办,并根据雨情启动相对应的措施和应急预案。
只要大雨,必定积水
  在苇湾社区46号楼前,65岁的陈秀娥老人正带着小孙女玩耍。老人是苇湾社区的老住户了,在这里住了有近30年。
  “刚住进来的时候,楼前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陈秀娥告诉记者,那时周边都是平房,楼旁边还没有这条商业街。
  在陈秀娥的记忆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46号楼旁边的平房就开始旧城改造,一座座楼房围绕着46号楼拔地而起,商业街也因为道路整修而被抬高。
而随后的这二十多年中,只要是下大雨,46号楼必定积水。
  在46号楼后有四个下水通道,两个雨水篦子,两个污水井。而陈秀娥告诉记者,在二十多年前,由于商业街修路,临街的雨水篦子在修路的时候被堵死了。唯一剩下的雨水篦子,也因为年久失修,下水通道较小,导致逢雨就会漫水。
  “去年夏天的那场雨最大,雨水都下不去,污水井就往上反污水,整个楼后都臭烘烘。”陈秀娥记得在去年下大雨的时候,雨水能漫到小腿肚,居委会抽了半天才抽完。
  走在苇湾社区商业街,街的两边都是小吃摊。路边开有一家修鞋店的解先生记得,以前的时候,这条街上的下水道还是很好的,自从小吃摊多了之后,垃圾都往下水道倒,年岁久了,下水道就都不通了。
  苇湾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苇湾社区4号楼和46号楼院内处于地势低洼,而排水主管常年使用后,出现了淤泥堵塞,居委会多方协调,但至今尚未解决。为了防止出现被淹的情况,已经在两栋楼边准备了沙袋,也备好了排水泵。
不是没想过办法
  去年,潍坊暴雨成灾,在城区多处路段均出现了大面积的积水。根据去年主汛期部分地段出现的路面积水问题,防汛部门在今年也锁定了市区17处排水管网缺陷。
  而春鸢路铁路桥桥下逢大雨必淹,是每年防汛的“重灾区”,自然也成为缺陷整治之首。
  造成积水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道路建设时,铁路桥下一条自南而北的地下排水方沟本应与月河路接通,然而到了健康街以南却断了头,因而每当遇大雨时,来自仓南路以南的大量雨水由于瞬间流量过大,便从方沟中涌入桥下,造成积水,积水只能通过水泵进行排水,因而常常影响南北交通。
  对于春鸢路铁路桥的积水问题,老潍坊人付洪光印象深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铁路桥还不是现在的立交式的,而是设有栏杆,来往的人们在无火车通过时才能打此穿去。但自从修了铁路桥,由于桥下地势低洼,积水问题也便伴随而来。有时一点和风细雨,桥下也会出现积水。更不用说大雨、暴雨了。
  其实,近几年来,针对潍坊城区铁路桥下的积水问题,主管部门也不是没想过解决办法。
  在先后对北海路、长松路铁路桥进行改造后,针对春鸢路这个“老大难”,由于桥下方沟连通不到月河路内的方沟去,防汛人员也都是将积水通过排水泵抽排到健康街内方沟去。
  去年,政府专门采购了一辆防汛车。
  今年4月份,又在原来泵站安装一台每小时1000立方米的潜水泵直接进入排水方沟,加快排水速度。
  今年7月4日下午至5日白天,潍坊迎来今年来首次大规模降雨,全市降雨均达到大雨以上级别,春鸢路铁路桥出现深50厘米的降雨,道路交通又一度出现瘫痪。  降雨后的第二天,防汛部门查看了铁路桥附近的管道图纸,紧接着指导施工,堵塞了春鸢路排水管道与健康街排水方沟的回水口,从而避免。可雨小,单靠堵塞回水口还有点成效。但只要雨水变大变急,内行人也知道,这些辅助措施也多是白搭。
  因而,他们也只能在现有情况下,在发现桥下积水时,通过设警示牌、泵站排水等临时性措施把因桥下积水而造成的问题减到最少。
“里子”很重要
  五年前,济南7.18暴雨黑色三小时,似乎还并未走远。
  五年后,北京7.21一场暴雨,夺走了77个生命,损失近百亿。
  悲剧发生后,北京市某领导称7.21暴雨应急做得还是不错的,立即遭到众多网友的批评。毕竟,即使再卖力,在血的教训面前,都是枉然。
  确实,近些年的城市建设,似乎更注重地上的“面子”工程,而对于地下管道等配套的“里子”工程却甚少有人重视。以至于,对于城市管网建设,若是晴天,便是安好。雨稍大点,便让自己陷入被动,只能眼看一座城市陷入无力,甚至是丑态百出。  纵观国外的下水道,古罗马下水道建成2500年后,现在罗马仍在使用。法国巴黎下水道工程成为著名旅游景点,日本下水道深达60米,纽约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也为“十至十五年一遇”。
  反观国内下水道系统,因缺乏长远的眼光及规划,设计排水标准多为半年至3年。周而复始,低标准管道在地下盘根错节,且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至于到现在,即使有心,也不能去改变。
  且看潍坊,20年前建的房子在不断加高的城市道路面前,逢雨倒灌的问题年年上演,铁路桥洞逢雨就成为媒体曝光的热点。
  或许,这相比北京暴雨,不值一提。但天灾岂非人可以预料的。
  在一次次的暴雨教训前,市政管网建设就更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建设中,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要长远的规划。
  而要想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占有主动权,在城市建设上,就绝对不能只做“面子”工程,而更应在“里子”上下功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