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排水设施建设
要适当超前”对话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排水系统研究所刘广奇博士
  • 2012年08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大雨的时候水漫过了路牙石。 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本报记者 杨万卿
  自7月21日北京暴雨后,各地网民频繁发帖讲述所在城市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的情况,暴露了一些外表光鲜亮丽、现代化设备齐全的城市在暴雨面前如此不堪一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就此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排水系统研究所的刘广奇博士。
  排水管道需要上下游衔接
  记 者:您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城市排水系统的原理吗?
  刘广奇:城市排水主要利用重力流从高处往低处进行排放,雨水管渠根据该地区的暴雨强度和地形特点进行规划设计。部分重力流排水不满足的地点,可以采用人工措施进行强排,比如利用抽水泵等。
  记 者:这次7月21日北京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您认为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
  刘广奇:最直接的原因是超过50年一遇的降水,远远超出了常规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标准,使得城市排水系统难以应对,从而出现了一定时间的积水。当然也存在个别积水点排水管道不完善、强排设施运行不畅等问题。
  一个城市发生严重内涝灾害,原因往往不是某一个单独的方面的引起的。从气候上来讲,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为典型的极端气候频发,城市的暴雨、干旱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从城市管理来讲,包括排水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从排水设施本身来讲,它的系统性很强,上下游需要科学合理的衔接才能最大发挥应有的作用。
只改造某一段不解决问题
  记 者: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是不是和城市排水系统直接相关?
  刘广奇: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多方面,宏观层面上包括气候变化和全球生态影响,中观尺度上城镇化快速推进引起的城市蓄滞洪水区和排水通道明显减少,同时,城市排水设施系统性不强,运行管理和维护也需要加强。因此,很难找到一招或某种科学合理的方式能够很有效的解除城市内涝问题。
  记 者:能不能通过改造城市排水系统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有没有可操作性?
  刘广奇:就城市本身来讲,通常认为,城市排水管道设施设置不合理,规划建设标准偏低,对管道改造可以解决城市排水不畅和内涝频发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样可以缓解部分积水点的排水不畅,但要注意的是这不能从根源上解除了城市内涝威胁。因为前面提到过,城市排水要上下游合理衔接才能发挥设施的效益,只改造中间的某一段管道,不一定就解决了系统上的问题,如果下游还有管道设计标准低的情况存在,在该处反而更容易形成更大的积水,只有城市排水管渠设施从起端至排水口都能按照相对合理的标准规划建设,才可以说是抓住了解决排水问题的关键。
  鉴于这种情况,对于老城市或者是城市的老城区来说,改造起来可能就相对困难,如果整个替换地下排水管道设施,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破路改造也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等,现实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排水管道要为
城市发展留余地

  记 者:有人把国内城市排水系统和国外的进行对比,那么两者相比,主要的区别在哪儿?为什么很多外国人在中国建造的地下排水管网就那么无懈可击?为什么国内一开始没有建造那样的排水系统?
  刘广奇:国内的排水系统与国外相比,从系统性和建设标准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快速的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使得原来的排水设施对城市未来发展考虑不足。城市新区建设快,不透水地面增加,雨水径流比自然地面大,同时有些地方新区排水是排水系统的上游,也就是下游原来敷设的管道又承担了新区的雨水排放任务,造成原有管道不堪负荷,形成积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决定的。另外,国外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在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上往往比国内要高。
  记 者: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改进,您有什么其他的见解?
  刘广奇:排水系统的改进,从规划角度来讲,要强调排水的系统化特征,头疼医头的做法不是科学合理的。同时排水设施的规划与城市规划等相衔接,为城市今后发展留有充足的余地。同时,地下管道设施的使用寿命往往超过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从这个角度来讲,排水管道设施适当超前建设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