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把健身器材变成“没娘的孩子”
  • 2012年08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孟敏

  近年来全民健身工程器材普及到烟台80%的小区,公众设施被如此重视,着实令人高兴。但随之而来的后期维护,则让人大跌眼镜:不少小区健身器材“超期服役”,甚至出现“缺胳膊少腿”的现象。(详见本报今日B04、05版)
  从理论上讲,谁购买了健身器材,谁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不少小区的健身器材暗藏安全隐患,却不见购买方提供解决的方法和措施。八个小区中就有四个小区的健身器材出现问题,或“带病上岗”,或沦为摆设,有的小区甚至出现砸伤老人的事。
  那么购买方为何迟迟不提解决办法?事实上,安装健身器材的小区并非全是主动购买的,不少是尊重居民意愿,接受单位赠予的,出现安全问题的小区,也多是这部分接受赠予的小区。
  据介绍,健身器材的维修费用由受赠单位来承担,但是很多受赠小区,如街道和居委会,面临资金不足的情况,寄希望于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给予补贴。对此,相关部门也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
  但资金尚未到位,维护却需提前。就目前而言,多数健身器材的使用年限是两到六年,生产企业也做出了相关承诺,这就等于告诉购买方,超过期限这个产品就不应该再用了。
  小区里安装健身器材,确实是件好事,但是安后就没人管了,着实不应该。笔者认为,小区健身器材的维护和保养需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受赠方应做好提醒工作,防止市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健身器材所伤,同时建立健身器材的维修机制。其次,小区健身器材也有必要纳入居民小区以及社区的日常管理,应该有人进行日常维护,能修复的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及时更换。我们看到有的居委会主动承担维护责任,还有的居委会选一个组长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检修,这些他山之石,都值得我们借鉴。最后,加强市民的素质教育,在正确使用健身器材的同时要注意爱护公共设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