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2012年08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韩爽
  小时候听过的众多神话传说中,最触动幼小心灵的一个当属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故事。牛郎对下凡沐浴的织女心生爱慕,由此成就了“凤凰男”与“孔雀女”的一段姻缘。孰料好景不长,田园诗般美满的生活被王母娘娘无情打破,爱妻心切的牛郎带着一双儿女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追妻三人行”……情节之曲折,想象之瑰丽,结局之感伤,可谓一唱三叹,具备了所有戏剧冲突的构成元素,让人赞叹劳动人民的想象力不逊于任何一个伟大的剧作家。受此传说的影响,曾经一度天真地以为银河是王母娘娘的金簪划出的;披上牛皮便可以飞上天;运气好的话,七夕这天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的脉脉情话……
  有这样一个脍炙人口的爱情传说“打底”,有初秋浪漫宜人的气氛烘托,七夕节本应是传统节日里最富浓情蜜意的一个,但现实却总是事与愿违——每年的2月14日,铺天盖地的玫瑰花和巧克力都会时刻提醒我们西方情人节的到来,可半年后随秋风姗姗而来的中国情人节,却颇有些“脉脉不得语”的尴尬和无奈。
  这几天的微博上,有人发帖询问:今年七夕怎么过?下面寥寥数条回复无一不体现出现代人对这个节日的淡漠和茫然。有人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过”,有人反问:“有情人节就够了,干嘛还要过七夕?”有人干脆不知“七夕是哪天?”……
  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事实:尽管我们听着牛郎织女的传说长大,可以背诵多首流传千载的七夕佳句,却已然不知今“夕”应是何“夕”。这个萦绕着浓浓中国气息和浪漫风情的节日,俨然成为被冷落的爱情神话。
  史书上记载的七夕,也曾是一大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是过去姑娘们最为看重的日子。而当代的七夕节之所以热闹不起来,不是我们不想过,也不能怪我们的年轻人崇洋媚外,实在是不知该如何过——穿针乞巧?试问现在的女孩子有几个会做针线活的;瓜棚听情?城里面到哪里去找瓜果架?更别说种生求子、祈祷祭拜这类有封建迷信之嫌的活动了。没有很好地融合现代人的生活内容,也缺少像玫瑰花、巧克力这样简单浪漫的“节日载体”,仅有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为依托,致使七夕节在延续了两千年后逐渐消隐没落。虽然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今能够记得并且热心倡导这一传统节日的,恐怕也只有精明的商家了。
  依我看来,七夕节若想在现代社会落地生根,大可不必与后来居上的西方情人节“争宠”,而是要在差异化、本土化上做文章,以期引起现代中国人的情感共鸣。农历“七月七”既与“妻”谐音,又有牛郎织女夫妻二人情深意笃的佳话,不妨将其定位为“夫妻节”或“眷侣节”。情人节说到底是年轻人的节日,而七夕却可以推及到普天下夫妻,倡导相濡以沫、坚贞不渝、幸福美满的婚姻观,这在速食爱情、闪婚闪离现象高发的眼下,无疑有着普遍的社会现实意义。
  当然,节日的存亡兴替往往是千百年间的自然传承,绝非一蹴而就的事。不管怎么说,在今年的七夕之夜,不妨与爱人一同“卧看牵牛织女星”,知相思苦而惜眼前人,方能不负这般良辰美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