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桓台名士王象晋与《群芳谱》
  • 2012年08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在中国农学史上,有一部备受争议、褒贬不一的书。有人说它并非真正的农书,姑且让它在农书目录中占一个位置;还有人说它集唐、宋、明各代盛行的谱录之大成,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一样值得大书特书。
  □王心睿

《群芳谱》与王象晋
  这部书名为《群芳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谱录。全书30卷,约40万字,分为元、亨、利、贞四部,内容按天、岁、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花、卉、鹤鱼等分类为十四谱,记载植物达400余种,每一植物分列种植、制用、疗治、典故、丽藻等项目。不仅范围相当广阔,而且论述周详、用意深远。
  《群芳谱》成书于天启辛酉,也即公元1621年。其流传甚广,版本众多,有汲古阁本、《渔洋全集》本、虎丘礼宗书院刻本、沙村草堂刻本等等。至康熙朝,清政府组织专人对《群芳谱》进行整理增充,命名为《佩文斋广群芳谱》,重编为一百卷,康熙皇帝亲自撰序文,刊行全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业出版社又整理出版,列入“中国农业丛刊”之一。原稿现存日本早稻田大学。
  书作者便是明末桓台名士王象晋,他是清康熙朝的诗坛领袖、刑部尚书王渔洋的祖父。王象晋,字子进,又字荩臣,号康宇,又自号明农隐士、赐闲老人、好生居士、群芳主人等。王象晋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获三甲第五十名,初授官中书舍人,后迁礼部精膳司员外郎、按察司副使、河南按察使,累官浙江右布政使。在明末政局险恶的环境中,他不立门户,不结党营私,宦海几度沉浮,为保晚节,七十岁时辞官归里。
涉趣园中成巨著
  在中国古代,读书的主要目的是做官,正统的教育理论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而“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论也被许多人奉为真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努力的结果都可以光耀门庭。然而,在明朝末期的桓台,王象晋却在仕途正盛之时,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家务农。纵观王象晋的一生,他在官场上并不如意,这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出身名门望族,却不攀高结贵,而是心怀志平之志,关心国计民生。《山东通志》评价他:“济人利物常恐不及”。明朝末期,社会动荡,官场黑暗,不肯与小人为伍的王象晋不在乎名利,舍弃官位,居家“旦夕从事于农圃”。他在家乡新城郊外购置了百亩薄田,题名为“涉趣园”,因“园中建有二如亭”,《群芳谱》成书时名《二如亭群芳谱》,后简称《群芳谱》。
  “涉趣园”,名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园日涉以成趣”之语意。 陶渊明是用心丈量世界、用情倾诉世界的杰出代表。王象晋自此过着“日与二三野老优游郊园,对花木,观鱼鸟,饮酒赋诗”的生活。因此很多人认为他著此书是为了修身养性,以玩雅为主要目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群芳谱》的序言中,我们读到:
  尼父有言,吾不如老农,不如老圃。世之耳食者遂哗然曰:“农与圃小人事也,大人者当剂调二气,冶铸万有,乌用是龊龊者为。”果尔,则陈《豳风》者不必圣,爱菊爱莲者不必贤,税桑田树榛栗者不必称塞,渊侈咏歌哉。
  由此可见,王象晋生平重视农圃,鄙视五谷不分的所谓大人者,著书目的是为了总结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指导农业生产。他一生著述颇丰,除此书之外,还著有《剪桐载笔》、《心赏编》、《救荒成法》《三补简便验方》等多部著作,是新城王氏家族中除王渔洋之外著述最多之人。其《三补简便验方》收方800有余,有经方、验方、单方等,治疗范围包括内、外、妇、儿各科,同时,还有对病理、药理等的阐述,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临床专著。从他所写的《救荒成法》、《三补简便验方》等书,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生活在晚明王朝,目睹了劳苦百姓饱经战乱、流离失所、贫病交加,而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形象。
农学大成《群芳谱》
  既然几百年来古今学人对《群芳谱》有着差距如此之大的评价,那我们就通过对书的内容的分析,用事实来证明其价值和地位。
  我们先来看《群芳谱》的农学思想。贯穿整部书的是“三才”理论,强调农业生产中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的原则,明确提出了人力夺天工的农学思想,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唯风土论,强调了人在农业生产上的主导作用,形成了先进的科学的农学思想体系。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灾荒频发的时期。王象晋不仅总结了许多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而且积极主动地探讨抗灾救荒措施。如在预防霜冻灾害时,介绍了覆盖、烟熏、施肥等方法。而且对刚刚进入中国的高产作物甘薯进行了试种和推广,说“一亩种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因其高产和稳产,很快得到推广种植。随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多方参考,并加以引用。
  《群芳谱》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就。如:稻、麦等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果木的栽培管理和滴灌技术,麻、棉的整枝技术等等。滴灌技术到今天仍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灌溉技术之一。《群芳谱》中针对无花果需水的特性,讲到扦插时说:
  春分前取条长二三尺者插土中,上下相伴,常用粪水浇。叶生后,纯用水,忌粪,恐枝叶大盛,易摧折。结实后不宜缺水,当置瓶其侧,出以细蕾日夜不绝,果大如瓯。
  有学者在评价时说“日夜不绝细流的灌溉法,正是现代的滴灌法,而且‘置瓶其侧’这种土法稍加改进,现代仍有推广价值”。当然这种滴灌技术不一定就是王象晋发明的,但作为第一次明确记载,对推动我国农业生产中灌溉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其历史地位不可动摇。
  王象晋对观赏植物品名做了许多观察试验,并首先著录了不少品名,见于《中国植物图鉴》及《植物学大辞典》所采用的,就有三十多种,其中有玫瑰、贴梗海棠、棠棣、玉兰、美人蕉等等。
  可以说《群芳谱》一书中包含很多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当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当然,瑕疵是不可避免的。但就整体而言,绝对是中国十七世纪一部重要农书,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