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周云蓬唱歌,从来不轻松
  • 2012年08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文/本报记者 任鹏
  “周云蓬是谁?”
  这是一个戴着墨镜、背着吉他游历的盲人歌手。他看不见,但比正常人更能敏锐地感受这个社会;他是个歌手,但他更像一个忧患的说唱艺人,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这个社会的现实关注。
  听他唱歌,从来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有人说,周云蓬算不上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歌手,文艺界不熟悉他,新闻界也不熟悉他,但他又同时和这几个“界”搭点关系。他更像一个特殊的记录者,不是用眼睛,而是用音乐记录正在和已经发生的现实。
放逐自己
  “有一个孩子,九岁时失明,常年生活在盲人影院……他想象自己学会了弹琴,学会了唱歌,还能写诗。背着吉他走遍了四方,在街头卖艺,在酒吧弹唱。”在《盲人影院》这首自传性质的音乐里,周云蓬把自己的经历幻化成一句句歌词。
  33年后,这个孩子成长为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他最近的一次系列专场巡演,是从7月22日开始,从成都到长沙,再到武汉、太原。
  这是周云蓬式的以游历弹唱为生的生活。
  读盲童学校,再读高中,最后毕业于长春大学中文系,读书让周云蓬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因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一个自小失明的人,没有被踢出社会流水线,成为无用之人。同时,又能坦然面对黑暗中的生活。
  他把这一切幸运,归结于读书。
  “从小培养一个阅读习惯,这最重要。还有,加上一些运气和生活的逼迫。”
  周云蓬说,所有的漂泊和挣扎都是从1995年离开分配的工作去北京开始的。
  “这种生活就是将自己彻底地放逐在体制外。离开稳妥的大船,驾驶一个小舢舨去努力做一个鲁滨逊,找到自己的荒岛,做自己的主人。”
  很多照片里,周云蓬戴着墨镜、背着吉他出现在铁路旁。“铁路意味着一种边界和远方,音乐是我自己修的通向世界的路。”外出的经历让他发现,“什么路都能走得到。”
  当然,因为音乐,他有机会做些想做的事情。
  比如,7月21日在重庆举行的“有爱 有关”就是一场公益演出,义款用于资助西南地区盲童和孤残儿童。 
  自身经历让周云蓬的视角一直放在贫困盲童身上,“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里最沉默的人。”
  周云蓬一直在做童谣专辑《红色推土机》,他邀请众多民谣歌手无偿录制,所得收入用于帮助贫困盲童。 
  这个计划来自清华大学NGO研究所贾西津在2009年提供的用来做一个小型公益项目的一万元资金。
  一年多下来,专辑卖出5000多张,资助了40多个孩子。
  周云蓬没有向这些盲童提供现金式的资助,他购买播放器、读书机,“帮他们获得一种自助、生存的能力才是最长远最实用的。”
残忍的幽默
  周云蓬写的歌词并不十分精致,却十分生活化。
  比如,人们感受到越来越贵的房子,早在2006年,周云蓬就写了一首《买房子》,第一句就是:“买了一套房子,花了三十多万,买房子的钱,全靠银行贷款。”
  这个价格,放在现在简直就是奇迹。
  这是体现周云蓬式观察社会的一首歌曲,收录在2007年自费录制的唱片《中国孩子》里。音乐风格优美,却无比伤感地反映了现实。
  “不要做克拉玛依的孩子,火烧痛皮肤让亲娘心焦。不要做沙兰镇的孩子,水底下漆黑他睡不着……不要做山西人的孩子,爸爸变成了一筐煤,你别再想见到他。”
  如果你曾经关注了克拉玛依大火、沙兰镇泥石流和艾滋病村,那么,在《中国孩子》这首歌里,就能听明白周云蓬演唱的激愤和狠狠的喊叫。
  早在1994年克拉玛依火灾之后,周云蓬就想为此写一首歌,但一直没有想好。
  十几年后,《中国孩子》终于有机会,让周云蓬把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痛痛快快地流淌出来。
  和其他作品不一样,《中国孩子》里没有隐喻,也不掩饰,只是极其直白的表达,周云蓬唱出了他的社会现实参与感。
  这首歌,几乎成了周云蓬的一个标签。
  专辑的文字页里,周云蓬曾写下一句话: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当我们说不出来的时候,音乐,愿你降临。
  周云蓬的作品里,充满着现实主义色彩的音乐并不少见,这些现实感,或真实的黑色,或凄凉的调侃,还有些残忍的幽默。
  在《买房子》里,买房者的形象是一直还钱直到发白牙稀,而周云蓬唱的“不属于工人阶级,也不是农民兄弟,更不是中产阶级”的《失业者》里,“幸福的人在哭,苦恼的人在笑。”
  他还把黄金周唱成了《黄金粥》。
  “我觉得我的作品里只是一种复古。”说起自己的作品,周云蓬说,“《诗经》中的硕鼠伐檀,还有杜甫的《三吏三别》都有绝对的现实参与感。”
  把这些事情说出来,反映的就是这个社会和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逃离不开。”
  在周云蓬看来,关注也是一种力量。一件事情关注得越多,不公也许会越来越少,所以,必须去知道、去了解。
  “关注民生,其实是关注你自己和身边的每个人。”周云蓬强调了一句,“你不能侥幸地设想那个火灾只会发生在克拉玛依,因为灾难随时会找到你,就像北京暴雨夜里那个淹死在二环路上的私家车主。”
  在一定程度上,周云蓬被打上了一个记录者的标签。
  “我觉得做一个记录者是我努力追求的,但我是反标签的,无论是给别人贴还是别人给自己贴。”
  眼睛不方便并不会阻碍周云蓬像个正常人一样上网、上微博。
  “你可以看到这么多网络上的抱怨,证明这个社会有动力在向前。”周云蓬说,“现在看到这么多抱怨,只能说透明度加大了。”
  周云蓬也常常会把灾难、苦楚、物质压力,还有普通人的挣扎与困顿等很多民生的不安,作为创作的主题。
  “这些事情距离我并不遥远。房子,谁不住房子呢?房价就和我有直接联系。克拉玛依火灾和我没关系,但身边,我姐姐有孩子,很多亲人有自己的小孩。” 
  周云蓬的歌,就是唱自己和普通人身边的事。他说,自己母亲在街边卖衣服,也可能会遇见城管。
  从网络到现实,两个世界有时割裂,却又一致。周云蓬说,自己需要做的,就是“首先寻求真实,然后自己诚实,然后就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不公平的事情多呼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