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淑学:7根线操控“飞狮夺球”
表演者已69岁,精彩演出吸引市民驻足
  • 2012年09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杨淑学正在表演飞狮夺球。
  在本届非博会B展馆,杨淑学表演的“飞狮夺球”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今年69岁的杨淑学告诉记者,虽然大家都喜欢他的表演,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接班,这项文化遗产正面临失传的窘况。
狮子飞身抢绣球 游客直呼真精彩
  6日上午,在本届非博会B展馆二楼,杨淑学表演的“飞狮夺球”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观看。杨淑学左手拿着两个根尼龙线,控制着两只狮子的尾部;右手拿着5根线,控制着狮头和一个红色绣球。他不停地前后拉扯,两只狮子和绣球都动了起来。当一只狮子张开嘴去试图咬住绣球时,另一只狮子也“飞身”去抢。
  最后,两只狮子同时咬住绣球,并使劲往后拉,绣球也随即被拉成了两半,同时出现了一幅条幅,上面写着“贺第二届非博会圆满成功。”此时,现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在老人的表演过程中,游客纷纷拍照。
  “太精彩了,从没见过这么精彩的表演,再表演一次吧。”一位市民看完表演后大声喊道。

耍“线狮”师从父亲 17岁登台演出
  据表演“飞狮夺球”的杨淑学介绍,他是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冯家庄人,今年69岁。从17岁开始,杨淑学就跟着父亲学习耍“线狮”。“线狮”是杨淑学的父亲在1944年的时候,从一个游医那里学来的。“当时那个游医在我们村租了一间房子卖药,会耍‘线狮’,我父亲是一个很喜欢玩的人,看着不错,就慢慢跟着他学会了。”杨淑学介绍,后来父亲就开始在周围的村庄表演耍“线狮”。
  17岁时,杨淑学开始跟着父亲在附近各村耍“线狮”演出,“经常跟着父亲演出,没有专门学,时间长了,我慢慢就会了。有时候也扮个小角色,或者登登台,空闲时间也就拉两下。”之后杨淑学的技术不断进步,逐渐可以单独演出了。
  杨淑学从父亲那里学来的“线狮”是把两只小狮子用绳子挂在梁头上,绳子的另一端在舞狮人手中,一只手控制一只小狮子,两只小狮子中间有一个绣球。“当时一只小狮子也就50厘米长,一直都是上扑下跳的,技术比较简单。”1979年杨淑学在临沂排练节目,准备参加省里的一次文艺演出,“我就一直揣摩,能不能弄一个能打开的绣球,里面挂上祝福类的条幅,最后让两只狮子咬开。”经过多次试验,杨淑学终于获得了成功,将单纯的“线狮”改进成了更有意思的“飞狮夺球”。
  改进之后,杨淑学还更换了“狮子”,“现在的小狮子一只长一米多,重4斤,对体力的要求很大,每次耍十分钟左右,会出一身大汗。”杨淑学说。
□传承人说 接班人没兴趣 手艺面临失传
  杨淑学在表演的过程中,他的二儿子杨佳乐一直在旁边观看。据杨佳乐讲,他从3年前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该项技艺,也常跟着父亲去参加一些演出。
  “我想让我二儿子接我的班,然后传给我的大孙子,这样就可以保证近百年不失传。”杨淑学对未来的接班人已经进行了安排。但是记者了解到,杨佳乐在当地做生意,平时都没有时间去学习该项技艺。而杨淑学的大孙子对“飞狮夺球”的兴趣也不高。
  “人们娱乐的途径越来越多,这项艺术可走的路是越来越窄,逐渐就没有了市场。”杨淑学无奈地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