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与还
  • 2012年09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俗话说“账目清好弟兄”,“有借有还”自古就是这么一个理儿;借账不还,看似沾光,实则不然。
  □田邦利

  这话有二十年了。一天,我和我的同事出去逛街。两个人大街上走着,迎面过来一个人向我同事借钱,借30元,同事毫不含糊地给了他30元,并问:“够吗?”他想多给他点。他不要,说“30元足够了”。同事说,借钱的是他的一个街坊。两个人大街上走着,不多时又碰上一个,也向同事借钱,借20元。同事看我一眼,说,俺俩是出来闲逛着玩的,身上都没带钱。这人走开后,同事对我说,这也是他的一个街坊。“不好还账。借我50块钱,好几年了,不说也不提。不好意思和他要,要就是一口恼。”
  没出一星期,同事的街坊来到办公室,还那30元钱。同事让座,泡茶,说,为这跑来,值吗?街坊说,进城办事,顺便过来。同事推让,说,30元钱,不要了,权当请你吃顿饭吧。街坊说:不要还行!给的是给的,借的是借的,不在多少,借的就得还;老人的俗话,“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不要,俺咋好意思再找你。我听着,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起身给他满茶。
  后来,我的这位同事调离了,转行了,升迁了。从此我们各忙各的,之间自是少了些联系。后来的后来,也就是今年的夏天,一天下午6点,我接到他的电话,让我去某酒店某房间,说“有人请酒”。酒店离我家不远,我放下电话抬脚便去了。房间里就两个人,他和他的街坊——办公室里还他30块钱的那个街坊。同事说:“街坊请酒,特意让我招呼田老师过来坐坐。”我欠身施礼,有些不好意思。
  喝酒,说话,三个人也说也拉。席间得知,同事的街坊这些年发财了,发大财了。街坊对我说,能混到今天这个样,多亏了他帮忙。同事说,不能这么说,俺没帮什么忙,都是你自己干的,都是自己起早贪黑受苦受累忙活的。街坊说,你借给本钱就行了,要不是你借给钱做本,俺难说能开张起来。同事说,要说帮忙,也不过是帮你找了个门路,想了个办法,出了个点子。街坊说,帮着找个门路,想个办法,出个点子——事上帮忙比钱上帮忙更帮忙!你是钱上事上都帮了俺的忙。街坊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俺这个街坊,实诚,讲信用。那个就不行了。”同事不无感慨地说。同事说的“那个”,就是那个想借20元钱的。我好奇地问了一句,那50元钱还了吗?他淡淡地一笑,轻轻地说:“没有。”我知道,同事不差那50元钱;我敢说,同事的那个街坊现在差的也已不是50元钱。
  走出酒店,看看时间还不晚,我坚持完成一天最后的功课:走走,路灯下的大街上走一圈,然后去小广场里坐坐。大街上,车来车往,行人熙攘。小广场里,我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想:街坊、亲戚、朋友、同学、战友、同事,相互之间“借”是常有的事,你借我的,我借你的,家有万贯也能一时不便。俗话说“账目清好弟兄”,“有借有还”自古就是这么一个理儿;借账不还,看似沾光,实则不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