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论莫言是否获奖,中国都有所得
  • 2012年10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莫言未必就是当代中国最优秀、最完美的作家,但他若获奖的话,他的作品却也可以成为让世界与中国人做心灵沟通的桥梁,从而对外展示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正逐渐揭晓,其中文学奖预计在11日公布。有消息称,中国作家莫言今年有望成为该奖项得主,有海外博彩公司甚至已将其列为头号夺标热门。
  消息传来,国内反应却似五味杂陈,有为之欣喜的,也有为之纠结的。无论如何,这个投石问路的消息确实击中了很多中国人深藏内心的诺奖情结。如果莫言顺利问鼎,很多人多年来郁结于心的情绪就会得到一次释放。否则,中国人对诺奖态度将更为分裂,渴望的人会更加焦虑,失望的人只会更加抵触,因为得不到而嗔恨。尽管个别奖项的评选结果存在争议,但是从总体上看,诺贝尔奖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国际上是公认的。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国人,自然也想继续为人类的现代文明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可惜,诺奖设立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成绩还无法让我们感到骄傲。所以,即便只是面对诺贝尔文学奖,大多数中国人也是有所期待的,哪怕不是莫言、也不在今年,我们都希望某位中国作家在不久的未来拿到它。
  对一位中国作家来说,一旦获得诺奖,名气将随之上涨,身价也随之提高,这些都是可以预料的,但是更多不易察觉的价值也可能被我们忽视。如果莫言获得诺奖,这绝不只是他个人的福音,同时还是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契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确实是全方位的,其中表现得最突出的无疑是经济交往,相对而言,文化交往的步子要显得慢一些。这种不同步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外界对中国的认知,面对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一些国家的民众并不能真正了解中国人的所思所想。虽然,在纽约的时代广场上也展现过中国的形象广告,但是中国人的传统和价值观却很难浓缩在几帧画面里。同样,要想让世界深刻了解中国,也不能仅仅依靠姚明、李娜等几个只具商业价值的明星。外部世界要想全面了解中国,还应从文学上读懂中国。我们这样一个颇具分量的大国,应该有让世界熟知乃至敬仰的作家。莫言未必就是当代中国最优秀、最完美的作家,但他若获奖的话,他的作品却也可以成为让世界与中国人做心灵沟通的桥梁,从而对外展示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不仅可以架起一座联系世界的心灵之桥,还可以为中国文学树立一个新的评价标准。国内一些人之所以不理解莫言会成为诺奖热门,是因为自觉国内文坛并不缺少与之比肩的作家,即便诺奖这次要轮到中国,也不该先由莫言去摘。无论这个奖项的评选程序有多么先进,对一个作家的评价必然不能摆脱主观性。回顾既往,诺贝尔文学奖确有遗珠之恨,像托尔斯泰、卡夫卡这样名垂史册的大家都没能成为这个奖项的得主,但诺贝尔文学奖至今依然被世人看重,因为它对文学的评判有其固守的标准。与国内对文学的评判标准相比较,这个外部的标准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也树立了一个新维度。被一些读者认为很“土气”的莫言能得到世界的青睐,既有利于国内文学创作的多元化,也有利于价值渐趋多元的中国人增进包容,真正放下个人的成见,发现对方的优点。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关于莫言算不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最佳人选的争议,可能都会持续下去。如果能把视野稍稍放得更宽一些,从世界阅读中国的角度看,无疑会有更多的中国人盼望莫言获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