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66岁老人自学木刻、自制刻刀
他把《清明上河图》搬到木头上
本报记者孔令茹
  • 2012年11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岳成仁正在雕刻《清明上河图》。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已经雕刻完成的一部分《清明上河图》。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如果您常在竹竿巷老商业街上走,应该不会对这位戴着老花镜的“水摊爷爷”感到陌生,他总是躲在自家水摊后面,一刀一刀在木板上刻着什么,脸上总是挂着平和的微笑。 
  他叫岳成仁,今年66岁,退休后很怀念年轻时做木匠的日子,就开始琢磨着学习木刻。老伴在竹竿巷老商业街摆摊卖水,岳成仁就守在水摊旁边,一边木刻一边照顾水摊生意。 
  20日,记者见到岳成仁时,他正在潜心打磨《清明上河图》的木刻,《清明上河图》一共需要8块木板组成完成,他正在进行第三块木板的创作。“木刻与原图的人物、树木、房屋比例是一样的,刻一座小房子或一棵树就需要一天的时间,还要在后期进行打磨。”岳成仁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做过20多年的木匠,有过在衣柜上刻花、刻字的基础,但现在潜心制作木刻,还是重新开始摸索。 
  岳成仁的创作台很简陋,四五支大小不一的刻刀是他自制的,用来刻画的木板是从路边捡来的木头下脚料,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创作热情。“捡了满满一三轮车的下脚料,从中挑了1/4做刻木板,又逐个打磨好拼接在一起,才制作好了《清明上河图》要用的8块木板。”因为原材料不好,岳成仁雕刻出的小人、小树等细节处常常脱落,他只能用胶一次次地粘合。 在没创作木刻《清明上河图》之前,岳成仁已经完成了“福禄寿喜”、“梅兰竹菊”等木刻创作。
  《清明上河图》的木刻已经完成了1/3,岳成仁说完成后要再次进行打磨,还要上色刷上油墨。现在,岳成仁的愿望是在70岁之前完成这幅作品,如果有机会希望能送进博物馆供大家观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