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忆海拾珠
融入历史烟尘中的乡村学校
  • 2012年11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现在的乡村学校,尽管依然置身于乡村,但绝不是以前的那种概念了,过去的乡村学校已经融入了历史的烟尘之中,成了我们这茬人刻骨铭心的一个苍凉记忆。
  □张功基
 
  在蓬莱,上世纪5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都不会忘记,那时乡村几乎没有独立设置的学校,孩子们就读的地方一是庙,二是空闲的民房或大队仓库。我就是在家乡的庙里入学的,在那里读了4年“初小”,五年级去了4里之外的大姜家完小,六年级又返回家乡庙里的“戴帽初小”读到了“高小”毕业。所谓的“戴帽初小”,就是“初小”里附设“高小班”。我们这个六年级班30多人,其中有邻村曲家庄的七八个学生。
  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们不大的校园破败不堪,教室是庙里的殿宇拆除神像以后稍加修缮改成的,老式木格窗户没有玻璃,冬天糊上报纸或牛皮纸,屋子里黑咕隆咚,讲台用土墼垒砌再抹上一层草泥,地面坑坑洼洼,墙壁上的石灰斑驳脱落,课桌是村里老辈子年间办私塾遗留下来的。读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和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同一间教室,一张课桌掺和着两个年级的学生,上课时一年级学生听老师讲课,我们便低头写作业;我们听老师讲课,一年级学生便低头写作业,一节课45分钟就这样交叉轮流。这种教学班被称作“复式班”,这种教学模式被称作“复式教学”,其实这是生源和教师配比不足的一种无奈之举,但当时却被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经验推而广之,其教学质量高低可想而知。即便这样,父母们也非常满足,因为孩子毕竟不用风里雨里地出村上学了。
  像我们这所设在庙里的学校还算好的,更多的学校只有几间孤零零简陋的平房,或在村边,或与民居比邻,既没有围墙,也没有操场,更没有音体美教学器材,有的还要学生自带桌子板凳,还有的是“三级复式班”,即三个年级同在一间教室,甚至老师的办公室也在教室里。当时哪所学校倘若能有一副破篮球架或木板拼凑起的乒乓球案子,那便是令人羡慕的好学校了。1965年我考入蓬莱八中以后,学校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无非是多了几排教室、几间大通铺宿舍和伙房,有了阴雨天不能用的简易操场和篮球场,唯一的一张乒乓球案子由校队6个队员专用,图书、教学仪器和音体美器材也是寥寥无几,晚上自习课教室里挂一盏汽灯,宿舍墙壁上有一个煤油灯,熄灯钟声一响就得赶快吹灭。
  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18岁那年我当上了民办教师,接手的四年级班就在我读初小一年级的那间西厢房里,南窗外隔一道矮墙就是村里的土地庙,我读初小的时候土地庙香火正盛,而我教学的时候土地庙只留下了一堆瓦砾。当时全民办教育,贫下中农代表管理学校,有一个口号是:“小学不出村,初中不出片,高中不出社。”因此那时每个稍大的村子都有小学,小村设低年级教学点,高年级到邻近的村小就读;初中是一个片的几个村子凑钱盖房子联办,称作“联办初中”,简称“联中”;高中则由每个公社兴办,称作“社办高中”。就是在这个时候,大量的民办教师拥入了学校,而且小学教师拔高教初中,初中教师拔高教高中,这样的师资队伍从何谈起教学质量?更何况办学因陋就简,校舍几乎全是危房!“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就是那个时期乡村学校最形象的写照。其间,虽然几经农村校舍配套改造,但收效并不明显。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左右,开始陆续兴建乡镇正规初中,联中和社办高中相继撤销,乡村学校才逐渐出现了新的转机。
  我1991年调入县教育局时,蓬莱尚有乡村小学363所,初中23所,整个校舍、师资、仪器、器材等远远达不到国家办学标准。后来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调整布局、撤点并校、扩大规模,如今蓬莱乡村只有小学21所,初中11所,每所学校都矗立着壮观的教学楼、实验楼等,环境优美如画,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师资力量雄厚。小学的孩子中午在食堂就餐,早晚有“校车”负责接送;初中的孩子住上了标准的学生宿舍,而且孩子们上学不用交学杂费,不用拿课本费,小学还有免费校服。这32所学校就像金凤凰一样根植乡村沃土,办学条件敢和城里的市属学校媲美,甚至有些学校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了市属学校!你说这还是“乡村学校”吗?
  我为现在的乡村孩子感到高兴,他们真的是赶上了好时代;我也为现在的乡村孩子衷心祝福,盼望他们沐浴着现代化教育的甘霖茁壮成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