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跟父亲学会坚强
  • 2012年11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李明珍

  我的父亲出生在上个世纪战火纷飞的年代。6岁那年,父亲经历了人生中惊心动魄的一幕。当时正值秋收时节,半夜里二鬼子突然包围了村庄,挨家挨户搜查共产党员。睡梦中的父亲被拽起,懵懵懂懂地跟着大人逃跑。慌乱中,父亲与爷爷奶奶失散了。怎么办?机灵的父亲一头钻进刚刚收获的玉米秸垛里。二鬼子进村了,一边虚张声势地叫喊,一边对着大小草垛一通狂扫乱刺。父亲的大腿被刺伤了,鲜血染红了裤子。但他忍着痛,一声不吭,直到二鬼子离去。从此,父亲的大腿上永远留下了一块伤疤。
  解放后,父亲入了党,因为有文化,担任了村里的主管会计,一干就是30年。轰轰烈烈的五十年代,正是热血青年的父亲积极参加了济青铁路(莱阳——即墨段)的“万人大会战”,被评为先进分子,在万人大会上发过言。由于工作出色,上级领导决定把他调到铁路部门。
  当父亲怀揣调令,高高兴兴回家搬铺盖时,我的奶奶死活不同意。因为父亲是独生子,奶奶怕老了身边无人照料。父亲在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后,遵循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安心地在家务农了。后来,一纸调令又下到村里,要父亲马上到铁路局报到。父亲又一次悄悄地藏起了调令。这样,在父亲的一生中,两次成为“公家人”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父亲年老的时候,每每提及此事,总是说:“我不后悔,我要是远走了,或许能过上好日子,可你的爷爷奶奶谁来照顾?”    
  父亲乐善好施,经常无私地帮助别人。街坊邻居,无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能看到父亲忙碌的身影。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是:“咱帮了别人,不要念念不忘;别人帮了咱,千万要知恩图报。”父亲的堂弟年纪轻轻就死了妻子,撇下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最小的才九个月。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实在是支撑不下去了。父亲跟爷爷奶奶商量:孩子们小小年纪就没了母亲,缺吃少穿的,这日子咋过呢?咱家还能吃上饭,孩子又小,一人省一口,帮衬帮衬他们吧。在物质匮乏的时期,我们一家七口已经是艰难度日了,父亲作出这样的决定,要有多么大的牺牲精神啊。就这样,父亲一帮就是十多年。后来我堂叔家的哥哥们娶亲、姐姐出嫁,父亲都是倾力相助,尽心尽力。
  父亲是个农民,却不懂得侍弄庄稼,大集体时,他任主管会计,一年3600个工分,不用下地劳动。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父亲遇到了此生最大的挑战。一小车农家肥,父亲跌跌撞撞地推着,母亲拽着绳子在车前拉。出了村,立马换过来,母亲推车,父亲拉车。一次,父亲歪歪扭扭地推着三轮车,一头扎进了路边的沟里,幸亏沟不深,身体没大碍——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村里的一位叔叔好心劝父亲:不要叫孩子读书了,让他们赶紧下学帮你种地吧,否则连饭也吃不上了。我可爱的父亲幽默地说:“哪能呢?我的三个孩子,至少能考出两个大学生,如果你嫂子现在想上学,我也供。”要知道,在父亲对村里人夸下海口的时候,我们那个可怜的小山村,除了推荐的工农兵大学生,还没有考出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呢。几年后,我实现了父亲的夙愿,第一个走出了小山村。后来,弟弟也考上了大学。记得弟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父亲激动得对着爷爷奶奶的遗像,哭得像个孩子。  
  1992年,61岁的父亲突发病毒性脑炎,并伴发脑梗塞。虽然得到及时的救治,依然留下后遗症。左侧的腿脚和右侧的手臂活动吃力。从此,父亲再也不能骑自行车去赶集,再也不能风风火火地走路,甚至连吃饭穿衣也有诸多的困难。大病初愈的父亲一度非常消沉,“难道从此就成了废人?”但他最终选择了乐观、坚强地与疾病、衰老作战,这一战就是18年。18年来,父亲开始接受用拐杖走路的日子,学着用左手写字,打算盘。农忙时,父亲不忍看母亲一个人忙碌,拄着拐杖到田里干活割麦子,父亲割麦子只能坐在地里,屁股下垫一个垫子,割一把,挪一挪……清贫的家因了父亲的支撑,充满欢声笑语;而我们因了父亲的坚强,也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笑对生活中的磨难。
  如今,父亲走了,离开了他热爱的生活,挚爱的家人。清贫一生的父亲没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已深入我们的骨髓、融入血脉之中,它会使我们的人生走得更踏实,更幸福,也必将更加精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