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雷同的生活
  • 2012年12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刘武,导演兼制片人,曾任大学讲师、新闻记者,出版过《醉里看乾坤》、《生命的几分之几消耗在路上》等专著,参与编导100集大型纪录片《睦邻》、45集纪录片《兄弟》。
  我忽然感受到另一种失落、另一种惆怅——我们是不是在过着雷同的生活?
  我在亚洲、北非的几十个国家旅行时,基本上每天都会入住那种模样差不多的三四星级酒店。我的同行是个“地名盲”,常常记不住所去城市的名称。每天早晨一醒来,总是有些茫然地望着天花板,看看格局大致相同的房间,努力想自己是在哪个地方。而到餐厅吃早餐时,不管风俗多么不同的国家,大都是面包、牛奶、煎鸡蛋加果汁、咖啡,吃得这哥们经常摇头。
  以前我当记者时,国内除了台湾没去过,其他地方都跑遍了。多年前,很多地方是没有星级酒店的,我便住过各种招待所、大车店、农家院,有时甚至随便找个地方眯一晚上,有苦有乐,有舒适有难受,但每次的感受都很特别。而那时吃的早餐也是五花八门,有简有繁,有稀有干,有辣有咸,基本不重样。但近些年出差,住的吃的就大抵相同了。
  有时想,这种生活好像都是精致的复制品,只不过放置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
  30年前读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时,对他描述的信息化社会憧憬不已,想象地球村的生活是何等美妙。但当今天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坐在大洋两岸几乎可以同时阅读同一条消息、观看同一部电影、品尝同一种食品时,我忽然感受到另一种失落、另一种惆怅——我们是不是在过着雷同的生活?
  想象一下,每天你我是不是这样,在席梦思床上醒来,匆匆吃点早餐,挤车或开车赶去上班。然后打开电脑,浏览新闻,看看邮件,上上QQ或MSN,中午吃点快餐,打个盹,插空在网上玩玩游戏,听听歌或者煲煲电话粥,然后筋疲力尽地回家。吃完晚饭,看看电视或继续上网,最后蒙头睡去。
  虽然我们有不同的职业,做着不同的事情,但基本的生活格局却惊人地相似。不只是与我们身边的人相似,就是与远在千里之外的美国人、澳洲人、欧洲人,也没有太大的差距。美国东北大学教授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说:“当我们将生活数字化、公式化以及模型化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大家都非常相似,都具有爆发性,生活都非常规律。”
  有位朋友跟我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笑话,他的好友新婚拍了婚纱照,取回家高高兴兴挂在墙上。一个月后,好友的妻子惊奇地说:“哎,记得那天照相时我戴的不是这条项链,是另外一种款式啊。”好友漫不经心地说:“结婚照都差不多,大伙儿都一样,别大惊小怪了。”他走过去一端详,也大叫起来:“哎哟,那天我的领带好像也不是深红色,是条纹的吧。”
  这时,婚纱照相馆也打来电话说:“对不起,你们的照片出了一点小问题,麻烦你们来一趟。”这夫妇俩赶到那里,发现来了另一对夫妇,表情啼笑皆非。原来,这两对夫妇把结婚照领错了,而且挂了一个月都没发现,因为所有婚纱照几乎都是一个模式、一个姿态。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婚纱照就是那种能把凤姐拍成梦露的神照。”
  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些人把相同模式的生活当成目标,落入了雷同生活的陷阱。
  我去摩洛哥的非斯时,非常钦羡非斯古城内人们的生活,他们仍然保持着中世纪的生活状态,穿着那时候的衣服,住在那个年代的房子中,用着各种精致的手工制品,连那种污染非常严重的鞣皮作坊也保留着,并且按照过去的工序照常工作。这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代的生活形态。
  在全球化的今天,日趋相同的、模式化的生活方式可能无法完全避免,但有时不妨换个形式,放弃电脑和电话,放弃坐车和挤车,放弃面包和牛奶,去过过那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