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言热”背后的文化思考
  • 2012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红高粱》也好,《蛙》也好,魔幻只是手法和躯壳,精神本质是现实主义的。莫言获奖是世界文坛对中国文学一贯秉承现实主义传统的一种肯定,对中国作家一贯关注人文精神的一种肯定。中国历代作家与当代文学关注和提倡的,也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潮流。
  □ 鲍震培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在追问莫言,追问中国文学,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都对莫言获奖表现出极大的关心。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莫言本人的表现令人佩服,首先是他的态度非常真诚,从最初听到获奖消息的“惊喜而惶恐”到宠辱不惊的淡定和对批评意见的虚心接受,坦然受之,泰然处之,表现出一个大作家的风度。再有就是他在各种场合思维敏捷的侃侃而谈,表现出中国作家的才华横溢,最主要的当然是小说写得好,所以莫言获奖是实至名归的。有人纠结于我国首个诺贝尔奖是文学奖而不是科学奖或别的什么奖,似乎它的含金量或有用性没有后者重要。但是笔者不禁要问这仅仅是一个文学奖吗?仔细想想获奖的意义实在是超出这个奖本身的。
  当莫言代表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第一次站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上,我们为同胞的荣耀感到了民族的自豪。莫言获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的表现,是作家莫言让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中国文化。莫言自认:“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他的获奖离不开中国文化的魅力。莫言获奖说明传统的中国文化进一步被世界认同,中国文化正在进一步融入世界。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民族的便是世界的。在民族之光与世界之海中,沟通的唯一桥梁在于对话,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对话显得尤为重要。正因为我们过去的封闭和僵化,缺少和世界的对话,很多国家和人民并不了解现在的中国,莫言获奖是一个好的起点,更多的文化产品将不断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振起世纪雄风,迈出国门,迈向世界。莫言获奖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实力再不可小觑。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莫言获奖不在莫言之伟大,而在中国文化之雄风大振。这是莫言获奖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
  小说或文学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通过描写和刻画人性,反映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格。莫言获奖营造了一个文化平台,意味着世界将通过中国作家的作品来重新欣赏和审视中国,来品味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讲天人合一,讲注重现世,讲以民为本,整体上与西方文化以神为本的有鲜明宗教精神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孔子的“淑世精神”不是只考虑个人的解脱,不避世归隐山林,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一生为实现“道”的主张,四处奔波,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中国历代文人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为天下苍生疾苦鼓而呼的。鲁迅弃医从文,以笔做解剖刀入木三分地揭示国民劣根性,“直面人生”,探索救国救民之“路”。鲁迅、老舍、巴金、曹禺、闻一多等前辈文学家,是敢于面对淋漓鲜血的真正勇士。当下依然有一大批作家有志于“道”,以“舍我其谁”的担当讴歌时代,砥砺前行,用个人的努力改善世界,最贴近文学的本质。《红高粱》也好,《蛙》也好,魔幻只是手法和躯壳,精神本质是现实主义的。莫言获奖是世界文坛对中国文学一贯秉承现实主义传统的一种肯定,对中国作家一贯关注人文精神的一种肯定。中国历代作家与当代文学关注和提倡的,也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潮流。这是莫言获奖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最后,笔者以为,莫言获奖是克服文学边缘化、繁荣严肃文学创作的路径指南。曾几何时,文学被边缘化了,“娱乐至贱”、“娱乐至死”甚嚣尘上,文学堕落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虚无缥缈的想象。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从娱乐圈到文化界,到处是“巧言令色”的八卦恶搞,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腹黑术,网络上银屏上弥漫贴着“高富帅”、“白富美”标签的拜金主义,灯红酒绿、不知今夕何夕的享乐主义……使人的心灵迷失和受到污染,难怪现代中国人浮躁焦虑迷茫成了通病。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人间正道在何方?人的终极关怀在哪里?这些问题都亟须文学做出相应的回答。
  因此我们要重新寻找滋润心灵净土的“荷塘月色”,必须重新正视严肃文学,我们需要对人性人生真理的高品位提升,对社会现实问题深刻而理性的剖析,需要依据中国文化所蕴涵的价值观、人生观来传递正能量。只有这样,当我们在物质上达到小康水平时,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获得同样健康的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